水产百科

最近更新:2023-03-14

鱼鲫鱼图

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呼吸、用游泳的脊椎动物。鱼类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等三大类群、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中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单字释意

鱼


(1)〈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fish]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 《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2)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3)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aquatic animal resembling a fish]
鱼甲烟聚,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4)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5) 两眼白色的马 [horse with white eyes]
(6)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fish]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7)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copper-fish tally]。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8)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wooden-fish box]。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9) 姓氏。载于北宋编撰之《百家姓》 ,排第327位,郡望为雁门郡。

▲ yú
〈动〉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fish]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分类

鱼腔棘鱼图

鱼类最常见分类是共有五个纲,由两个总纲统括:
无颌总纲
盲鳗纲。如,盲鳗
头甲鱼纲 。如,八目鳗
软骨鱼纲。如,银鲛等。
有颌总纲:
肉鳍鱼纲。如,肺鱼腔棘鱼
辐鳍鱼纲。又分三个下纲,软骨硬鳞鱼、新鳍鱼、真骨鱼。

真骨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数最多分化最大的类群,占所有现生种鱼的96%,共38个目,426科,超过25000种。所以绝大多数的鱼类都属于真骨鱼类。绝大多数水生。曾称作圆口纲(Cyclostomata)(包括盲鳗、七鳃鳗)和鱼纲(Pisces)。现除盲鳗科之外,均属于脊椎动物亚门。鱼纲是脊椎动物亚门最大的纲,总共有两万七千多种淡水和海水鱼,占所有脊椎动物的半数左右。

鱼的分类说法不一,不同分类单元的级别互有出入。除盲鳗类和七鳃鳗类外,其它鱼类通常分为硬骨鱼软骨鱼。软骨鱼中包括等,其它属于硬骨鱼(其中绝大多数为辐鳍鱼,此外有和陆生脊椎动物关系更近的腔棘鱼肺鱼)。

按骨骼性质划分为:软骨鱼类硬骨鱼类

软骨鱼类
硬骨鱼类
骨骼
都是软骨
有软骨和硬骨
鳞片
都为盾鳞
有硬鳞或骨鳞
鳃裂直接开口体壁,无鳃盖,有鳃间膈
不直接开口体壁,有鳃盖,鳃间膈退化
位口在头的腹面
口在头的前端
无鳔
大多有鳔
尾型
歪尾型
正尾型


软骨鱼类

骨均软骨,生活于海洋中,种类较少,如,其鳍为鱼翅,皮可制革,含油量高,可制鱼肝油。全球800种,中国190种。共分两亚纲: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1)板鳃亚纲
①鲨形总目:体呈梭形,孔侧位,又称侧孔总目,胸鳍与头侧不愈合。背鳍背位,歪尾型。
②鳐形总目:体形扁平,鳃孔腹位,又称下孔总目,胸鳍前部与头侧相连。背鳍位于尾上,无臀鳍,尾鳍或有或无。全球430种,中国80种。
2)全头亚纲
体表光滑或偶有盾鳞,有膜质鳃盖,全球30种,中国5种。最常见的是银鲛科的黑线银鲛。

硬骨鱼类

鱼中华鲟

骨大部分为硬骨,包括大多鱼类,如中华鲟、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大小黄鱼带鱼等。分两亚纲,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1)内鼻孔亚纲
口腔内有内鼻孔。分总鳍总目和肺鱼总目。)辐鳍亚纲
无内鼻孔。体被硬、圆鳞或栉鳞,或裸露无鳞。占鱼类的90%。分9个总目、包括36目,中国8总目、26目。
①硬鳞总目:除具有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外,还保留有一些原始性状,如体被硬鳞质的菱形硬鳞,歪形尾,如中华鲟。
②鲱形总目:腹鳍腹位,鳍条不少于6枚,圆鳞。胸鳍基部接近腹缘,如鲥鱼。
③鳗鲡总目:体呈鳗形,腹鳍腹位或缺,背鳍及臀鳍的基底长,与尾鳍相连,个体发育有变态。
④鲤形总目:腹鳍腹位,鳔有管与食道相通,有韦佰氏器。
⑤银汉鱼总目:体被圆鳞,腹鳍腹位,鳍条5-9枚,背鳍与臀鳍对生。
⑥鲑鲈总目:体被圆鳞或皮肤裸露,腹鳍胸位或喉位,背鳍1-3个,臀鳍1-2个。
⑦鲈形总目:体被栉鳞偶有骨板或皮肤裸露,胸鳍胸位或喉位,鳍常有鳍棘。
⑧蟾鱼总目:体粗短,平扁或侧扁,皮肤裸露,有小刺或小骨板,腹鳍胸位或喉位。

外形

鱼鲨鱼

1)体形 鱼类的形态多样,生活在不同水域中的鱼类其体形就有不同的适应性,可分成4类:
◆纺锤形:身体流线形,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游动速度快,如鲨鱼马鲛鱼鲤鱼青鱼等。
◆侧扁形:身体左右扁平,游泳能力差,有的只能随水飘流,如鲳鱼鳊鱼(武昌鱼)等。
◆平扁形:身体上下扁平,适应于底栖生活,如牙鲆、舌鳎鱼等。
◆棍棒形:躯体沿长轴延长成棍棒状,适应于洞穴生活,游泳能力差。如黄鳝鳗鱼等。
2)身体分部     不论何种体形,其躯体都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头部:身体最前端至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或鳃盖后缘(硬骨鱼)。
●躯干部:鳃盖后缘至肛门或臀鳍前端。
●尾部:肛门以后部分。尾部可根据尾椎和尾鳍的形状分为三种类型:原尾型、歪尾型、正尾型。
①原尾型:尾椎末端平直,将尾鳍分成对称的上、下两叶。刚孵化的幼鱼为原尾型。
②歪尾型:尾椎末端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将 尾鳍分成不对称的二部分,为软骨鱼类的尾型。
③正尾型:尾椎末端仅达尾鳍基部,末端稍上翘,但尾鳍外形仍对称。为硬骨鱼类的尾型。

外部结构

鱼鱼 外部结构

鱼体结构和人体结构有某些相似处:它们都由骨架支撑着肌肉,由心脏向身体的各部分供血。人所有的五大感官也同样存在于鱼身上,但其功能因用则进、废则退而有变理。人和鱼的相似之处仅此而已,因为人的生命形式为了适合陆上生活,已发生根本的变化,最大的差异在于运动方式和灵敏性不同。鱼通常由尾柄的运动而向前行,则为平衡器官。鼻孔通常只作嗅觉器官,不具呼吸作用。鱼皮由鳞保护,能减少磨擦,保护柔软肌体免遭抹杀和寄生虫的侵袭,甚至还有遮阳作用。鱼嘴的位置和形状有助于辨别鱼的食性,及在水中生活栖息的深浅程度。

眼睛构造: 鱼的眼睛在头的两侧,无法双眼正视前方,因此,对距离的目测是不精确的。但鱼能清楚地辨别颜色,鱼眼必须透过调整形状固定的晶体位置来调焦,而人眼晶体的形状会自动调节。

鱼嘴:口上位的鱼吃水面上的食物,口下位的鱼从水底捕食较方便,嘴位于吻部顶端为口前位,表示此鱼食用中层水中的食物。

鱼尾:尾鳍的形状对游泳有影响,尾鳍的颜色有助于辨别种类和提供伪装。下图所示的琴尾和深叉尾能加快游速。圆尾和月尾上色彩鲜艳的图案有助于辩认鱼类,圆尾上的图案还能帮助区分鱼的性别。双尾只有装饰作用,不具其他功能。

内部结构

鱼鱼 内部结构

1) 鱼类消化特点
◆不具唾液腺。
◆软骨鱼有形态固定的肝脏和胰脏。硬骨鱼肝脏和胰脏混合在一起,无固定形状,呈散状分布,统称为肝胰脏。
◆鱼类消化道的长短因食性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肉食性鱼类:胃、肠分化明显,肠管较短。草食性鱼类:胃、肠分化不明显,肠管较长。

2)鱼类呼吸特点
呼吸,咽部有5个鳃裂。鳃由鳃弓(着生鳃丝和鳃耙的骨架)、鳃耙(为滤食器官)和鳃丝(二列,组成鳃片,上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为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
软骨鱼:鳃裂直接开口体壁,二鳃片间有鳃间隔相连。
硬骨鱼:鳃裂开口在鳃腔内,鳃间隔退化消失,鳃腔外覆有鳃盖骨,以一总的鳃孔向外开口。大多数硬骨鱼有鳔,鳔在原始鱼类(总鳍鱼肺鱼)有呼吸功能,在大多数鱼类是调节身体比重,控制沉浮的器官。

3) 鱼类循环特点
◆单循环,血液从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入鳃动脉→鳃微血管网气体交换。
◆心脏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
◆血量少,血液循环速度慢。
以上特点都是鱼类对代谢水平较低的水生生活的适应。

4)鱼类排泄特点
鱼类以中肾为排泄器官,排泄物为氨和尿素。 生活在不同水环境中的鱼有不同的排泄机制:
◆硬骨鱼类:

.
体内含盐量
水环境含盐量
肾小体
淡水硬骨鱼
7 %
< 2%
肾小体发达
海水硬骨鱼
7 %
>20%
肾小体退化,鳃上有泌盐细胞

◆软骨鱼类:血液中有高浓度的尿素(20-25%),体液浓度高于水的盐浓度,肾小体发达。

骨格

鱼的骨骼是由软骨(软骨鱼)或硬骨(硬骨鱼)构成的,在头骨的两边有四至七片鳃,其中最前面的一片演化成了下劾骨。鱼的脊椎骨是与头骨连在一起的,在胸部有肋骨与脊椎相连,在背部,尾部和腹部有从脊椎伸出的长的刺。硬骨鱼在肌肉内常有硬化的胫所构成的鱼刺。鱼使用鳍来控制它的方位和运动。大多数鱼的鳍内有骨质的刺来加强。胸鳍和腹鳍是成对的,并通过肩和髋的肌肉相连。背、尾和胸鳍与脊椎相连。有些鱼背和尾之间的鳍内没有刺,但可以硬化成角质以得以加强。鱼运动时主要依靠身体的摆动和尾鳍

皮肤

鱼有两层皮肤,表层的皮肤内含有能够分泌粘液的腺,内层有许多连接组织,和色素细胞也在这一层里。外层的粘液帮助鱼减轻其游泳时的阻力。软骨鱼没有粘液,但它们皮肤上细小的、牙齿般的突起有类似的作用。

鱼鳃

鱼鳃最显而易见的作用是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排除有毒的二氧化碳。鱼鳃由鳃盖保护。在鳃盖下面,有一些由软骨构成的拱型物。拱型物的里面是梳状结构的鳃耙,防止食物碎屑进入鳃内。拱型物的外侧是两列柔软的鳃丝。
鱼鳃也排除废弃物。多数鱼友知道鱼类向水中排泄氨,但只有少数认识到大量的氨(某些鱼超过75%)实际上是由鳃排泄的,而不是想象的仅由尿和固体废弃物排出来。呼吸困难时,鱼通常会加快鳃的运动,或游到水面,大口吞咽含氧最丰富的水表层。这种吞咽是氧气浓度低的迹象,也是水污染或寄生物的影响结果。
鱼鳃内有特殊的细胞用于交换碳酸盐离子和氯化物离子。当PH值下降,鱼鳃内的氯化物细胞就会积极地吸收水中的碳酸盐以中和进入体内过多的氢离子。在这个过程中,鱼会损失钠和氯化物,所以PH值很低或突然下降,能引起鱼儿很快死亡。
淡水鱼海水鱼的鱼鳃用不同的方法控制体内的盐-水平衡。淡水鱼体内的盐份高于其所生活的水。因此,水便进入鱼体内,同时鱼失去盐。淡水鱼需要排除多余的水并设法吸收失去的盐。鱼儿用不停的排尿排除多余的水,3-4天的排尿量甚至超过体重。淡水鱼鳃内的特殊细胞能从水中吸收失去的盐,以保持身体的盐份。相反,海水鱼生活在比其体液盐份高很多的水中。这意味着他们将失水,需要喝超量的水来补充。海水鱼也需要排盐,因此他们的鳃具有特殊的细胞用来排泄氯化物。
低浓度的氨就能刺激鱼鳃和皮肤。高浓度的氨会使鱼鳃失调,使鳃丝变厚,鳃丝粘在一起。减少了鱼鳃的表面积,不利于从水中吸收氧气。硝酸盐也能引起鱼鳃问题,血红蛋白内的铁被其氧化后,就不能携带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处。同时引起血液颜色变为棕色,造成极度呼吸困难或窒息。

鱼鳍

鱼鱼鳍

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背鳍和臀鳍起平衡作用。胸鳍可以帮助变换方向,起刹车作用。腹鳍帮助胸鳍起制动作用。鱼游泳时左右摆动身体,拉紧体侧肌肉做S形运动,拨水向后使身体向前运动。鱼鳍被绑住后,鱼照样能前进、转弯,但身子摇摇摆摆,稍不小心,腹部就会翻到上面来。鱼前进,也靠尾鳍的摆动,跟行船时摇橹一样。
胸鳍和腹鳍: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
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若失去,鱼不会转弯。
鱼鳍还有感知水流的作用,故不能失去。

侧线:有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

鱼鳞 鱼鳞,占鱼体重2%一3%。鳞片的主要特性:从外表上看是透明的,像花瓣,且边缘呈微小的卷曲;白色光泽;略

鱼金钱猛鱼的鳞片多为金色

带有鱼腥昧;质地坚且柔软;含水量范围16·4%一17.8%,平均为17.5%。大多数鱼类,全身披着宛如铠甲的鳞片,而鳞片有三方面的功能:
(l)在鱼肚部的鳞,银光闪闪,能反射和折射亮光,犹如一面镜子,从而使底下凶猛的水生动物眩目,产生天水一色,不辨物体,成为天然的伪装。
(2)鳞为鱼体提供了一道保护屏障,使它与周围的无数微生物隔绝,有效地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
(3)鳞为鱼的一层外部骨架,使鱼体保持一定的外型,又可减少与水的摩擦。此外,生物学家根据鳞片上环生的年轮(每轮表示过一冬),判知鱼的年龄;亦可较为正确地掌握其生长、死亡率及健康状况。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鱼鳞是特殊的保健食品。它含有较多的卵鳞脂,把脂肪球分解成乳状液与水交溶,有增强人脑记忆力,缓延细胞衰老的作用。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高血压及心脏病的作
用。鱼鳞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尤以钙、磷含量高,能预防小儿佃楼病及老人骨疏松与骨折。

鱼鳞是鱼真皮层的胶原质生成的骨质,学名为鱼鳞硬蛋白。它在医学、化工领域,显示出不凡的作用。从鱼鳞中提取的6一疏代鸟嘌吟,临床治疗急性自血症,有效率为70%一75%;并对胃癌、淋巴腺瘤亦有奇效。从鱼鳞中提取的特殊工业品——鱼银是一种昂贵的生化试剂,用于珍珠装饰业和油漆制造业,中国国内外市场很畅销。

鱼鳞的烹饪方法是:先用清水洗净鱼体,刮下鳞集中,再用清水漂洗沥干,放进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醋(除腥昧),以500克鳞加800克水的比例,用大火煮10分钟,再改用文火煮20分钟,熄火减压。开锅将卷缩的鳞片及杂渣捞出,液体倒入容器中,静止冷凝成色胶蛋白。作羹汤,以姜片、黄酒、盐和葱等佐料,切块再煮沸维食。若冷食,以白糖、薄荷油、桂花或芝麻酱、辣香油为佐料,切块搅拌啖之。劝君不妨按上述制法一试,既可尝到可口的佳看,又能获得滋补健身的效益。

鱼有特异功能

【会发声的鱼】康吉鲤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鳃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会发电的鱼】
会发电的鱼 有些鱼类的身体都能发电,它们放出的电压,竟比我们生活用电的电压大好几倍。具有发电能力的鱼约有500种之多,如电鳝、电鲶、电鳗、长吻鱼等。
各种发电的鱼,它们发出的电流强弱和电压高低都不同。电鳐身体又扁又园,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活像一把团扇。生活在非洲尼罗河的电鲶,身体只有1米长,却能发出350伏的高压电。
【会发光的鱼】有些鱼类发光,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光。
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
【会爬树的鱼】攀鲈栖息于静止、水流缓慢、淤泥多的水体。当水体干涸或环境不适时,常依靠摆动鳃盖、胸鳍、翻身等办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或者潜伏于淤泥中。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故离水较长时间而不死,当水体缺氧、离水、或在稍湿润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较长时间。攀鲈以小鱼、小虾、浮游动物、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为了捕食空中昆虫,常依靠头部发达的棘、鳃盖、胸鳍等器官攀爬上岸边树丛。
【会飞的鱼】燕鳐鱼 体长而扁圆、略呈梭形。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400~1500克。背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渐变细,腹面甚狭。头短,吻短,眼大,口小。牙细,上下颌成狭带状。背鳍一个于体的后部与臀鳍相对。胸鳍特长且宽大,可达臀鳍末端;腹鳍大,后位,可达臀鳍末端。两鳍伸展如同蜻蜓翅膀。

鱼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鱼有鳔,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说生活在水中的鱼也会溺死,这是真的吗?

虽然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却是事实。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这样,鱼在游动时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动,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不过,当鱼下沉到一定水深(即“临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压力会使它无法再凋节鳔的体积。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来了,并最终因无法呼吸而溺死。虽然,鱼还可以通过摆动鳍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话,这样做也无济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鱼类,由于它们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它们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如果我们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快速弄到“临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体内部的压力无法与外界较小的压力达到平衡,因此它就会不断地“膨胀”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时,它甚至会把内脏吐出来,“炸裂”而死。

鱼鳔

鱼鳔的主要用处不是呼吸,鱼靠鱼鳔来调节它们的比重,通过鱼鳔它们可以不用运动就缓慢上升或下降,大部分硬骨鱼类皆有鱼鳔这个调节浮力的器官。鱼鳔本来是肠的一个扩充,有些鱼如鲤鱼的鱼鳔还和它的相连,其它的鱼如鲈鱼的鱼鳔已经和肠完全分开了。假如一条鱼要减轻它的比重的话,它将血液中溶解的气体释放到鱼鳔中去,有些鱼使用鱼鳔中一个血管很多的地方(Oval)来充气,其它鱼通过肠和一个连接肠和鱼鳔的管道(ductus pneumaticus)。通过同样的方式鱼也可以将气体重新溶入血液中来加大它们的比重。鳔也可以做为发声共鸣的器官。软骨鱼、一些在水底生活的鱼和专长快游的硬骨鱼没有鱼鳔,它们假如不运动的话就会沉到水底。

血液循环和呼吸

鱼的血液循环是封闭的,其心脏比较简单,位于鳃附近,由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鱼的鳃由许多有许多毛细血管的小叶。通过它巨大的面积它将水中溶解的氧吸收到血液中。鱼鳃的功率非常高(有些鱼可以利用70%的水溶解的氧),这可能说明鱼的红血球的功率很高。

硬骨鱼的鳃外有一块角质的盖,鱼在呼吸时同时张嘴和将鳃盖打开,这样将水吸入口中,鳃盖上的膜防止水从这个方向流入。合嘴时可以通过嘴前部的一个机构将水从鳃缝中挤出去。软骨鱼没有鳃盖,它们必须不停地张着嘴游动,来让水通过它们的鳃流过。

一些硬骨鱼(比如鳗鱼)的鳃缝非常小,它们的鳃在陆地上也可以保持一段时间潮湿,这样它们可以在陆地上呼吸一段时间。一些其它多多少少可以两栖的鱼还有其它的呼吸器官:有些鱼可以通过皮肤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有些鱼可以将空气吸入肠内,其流畅良好的肠壁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有些鱼身上有突出器官可以作为呼吸器官使用,一些鱼的鱼鳔与它们的肠相连,它们的鱼泡也可以用来辅助呼吸空气中的氧。肺鱼的肠的突出物已经演化为肺了。

神经系统和感官

鱼的神经系统比较简单,脑比较小,没有大脑上皮。鱼的嗅觉非常好,它们的鼻和口腔不是连在一起的。鱼耳由封闭的液泡构成,一些鱼的鱼耳通过可动的骨头与它们的鱼鳔相连。鱼的眼睛里的水晶体是不可调节的,它们只能看清近的东西。它们能够感受紫外线。生活在水底的鱼的触觉非常好,尤其唇和触须的上皮上有感受触觉的细胞。鱼拥有一种特别的可以感受水流的器官:体侧线,它们的身体侧面中部有一条由皮肤中的小坑组成的线,在小坑中有可以感觉到水流变化的细胞和毛。

别再说鱼只有三秒钟记忆 澳科学家称其记忆力好

鱼类只有3秒钟记忆完全是一个谬论,最近澳研究人员发现鱼类聪明才智超过人类想象,记忆力可达数月到数年之久,且懂得学习,会使用欺骗手段。 [1]

体温

大多数鱼是冷血动物,一些鲔鱼(金枪鱼)体内的温度比周围环境的温度高,黑鲔鱼是唯一温血的鱼。

繁殖

鱼的生殖器官位于身体侧部肠的上方。大多数鱼是体外交配,公鱼和母鱼同时将它们的生殖细胞排泄到水中。鱼卵的数量可以相差很大,鲟鱼每次产仔可达上百万,而育仔的刺鱼每次产仔不超过一百。大多数情况下养育后代的鱼中公鱼照管后代。有些鱼没有固定的性别,它们的性别随其伴侣而变化,甚至可以在一身中多次更改。也有的鱼进行体内受精,这些鱼大多数直接生小鱼,而不生

大多数雌雄异体。黄鳝雌雄同体,有性逆转现象,即性腺从胚胎期一直到性成熟都是卵巢,只产生卵子,经第一次繁殖后,卵巢内部发生了改变,而逐渐转变成精巢呈现出雄性特征。
生殖方式:
①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②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③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④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⑤胎生,体内受精,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后产出体外。在胚胎发育前期以卵黄为营养,到后期卵黄消耗完后,直接从母体子宫壁吸取营养。如鲨鱼

进化历史

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推动物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推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物,记录了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生物信息,经过千万年的沉积,形成化石,成为研究地质历史和生物进化史的根据。

鱼类的化石并不十分丰富,但它们依然能够展示出古今各种鱼类发生、发展的过程。最早的鱼类化石沉积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岩石里,距今已有大约4亿年的历史了。通过对岩石的研究,人们知道这种最早的鱼类生活在咸水环境里,或者说是生活在海洋中,它们的身体外面披有铠甲一样坚硬的外骨骼。这些原始的鱼类浑身布满了硬甲,具有扁平的前背甲。由于它们没有颌,所以被称为无颌类。它们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鱼类,因为穿了甲胄,它们无疑地不能过游泳生活,只能生活在水底沉积物中。应该说,它们是一群不会游泳的鱼类。无颌类的内骨骼没有被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
们推测它们具有软骨骼,像现在我们见到的软骨鱼类鲨鱼鳃鱼一样。

大量完整的无颌类化石是在泥盆纪找到的、泥盆纪可算是鱼类初生时代,中生代的诛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1.3亿-1.6亿年),是鱼类中兴时代,新生代时,各种古今鱼类共存于海洋和地球上的其他水域,鱼类家庭达到全盛。

在无颌鱼类的基础上,最早的有颌鱼类也发展了。最初的颌是由几个硬骨鳃弓改造过来的。鳃弓最初埋在肌肉里,在进化过程中,颌与头部背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坚固、更有效率的进食器官——咀嚼器。

原始有颌类也称作盾皮鱼,它们在泥盆纪盛极一时,但到泥盆纪末已大部灭绝了,一般认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都是由盾皮鱼演化来的,它们分别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但尚未找到十分清楚的证据证明这个推论。一些盾皮鱼仍具有扁平的身体,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但是大多数都变成流线型,甲胄也减少了,这种变化使它们获得了很强的游泳能力。软骨鱼类也脱去了沉重的甲胄(但仍有背板的痕迹),发展出更加强劲有力的适于游泳的肌肉组织。有些科学家认为,软骨鱼类是“原始”鱼类,但它们是否真正地比硬骨鱼原始,还有待证实。

有关脊椎动物颌的发生与进化的研究,是从20世纪进行的胚胎学研究开始的,它揭示了进化中的一个重要过程。颌的出现,说明动物的某个新的重要的特征的出现可以使一个类群的生活领域扩大到以往不能生活的地区。这以后,鱼类得到了迅速扩展,成为今日最普遍的游泳生物类群。

硬骨鱼最初生活在淡水里,后来逐渐向海洋伸展,终于成为海洋鱼类的优势类群。在进化过程中,它们产生了内部硬骨骼,把僵硬的甲胄变成了薄薄的鳞片,从而使动作敏捷灵活,提高了运动速度。

硬骨鱼有两个类群,其中辐鳍鱼类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大大超过另一种鱼——内鼻孔鱼类。内鼻孔鱼类包括一些形态和构造都很特殊的原始种类,它们具有内鼻孔构造,可以把嘴闭上而并不影响呼吸。内鼻孔鱼类今天能见到的只有肺鱼和矛尾鱼。矛尾鱼隶属空棘目腔棘纲。它被誉为活化石,在1938年以前一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已经灭绝了的种类。第一尾矛尾鱼是1938年被一名渔民在非洲东南海岸捕到的,这一发现轰动世界。以后又陆续捕到,证实这一古老鱼类仍生活在现代的海洋里。腔棘鱼的重要特征是,鳍成叶状,具有肌肉,并有相连的辐棘,从而使一些鱼可以在陆地上爬行。它们与两栖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人们认为两栖类就是由它们演化而来的。[1]

认知历史

近五亿年前,地球上生命历程进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出现了最早的鱼形动物,揭开了脊椎动物史的序幕,从而导致动物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真正的鱼类最早出现于三亿余年前,在整个悠久历史过程中,曾经生存过大量的鱼类,早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亡绝灭,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鱼类,仅仅是后来出现、演化而来的极小的一部分种类。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种,给以名称,通常所说的“鱼”包括水中的所有动物,因而把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均冠以鱼名,把鲸、海豹、大鲵娃娃鱼)、乌贼鱿鱼章鱼海星海蛰海绵、文昌鱼等与鱼类混为一谈。到底那些水生动物才是真正的“鱼”,对于“鱼”的划分,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定义。[2

二千几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纪元前427——347)对鱼类所下的定义是:“这一类(鱼类)是由完全无知无觉的东西造出来的。变形之主以为在这一类中给予纯洁的呼吸是不再值得的,因为它们是各种罪恶的后代,而存在着不洁之心。变形之主把它们投入水中,使它们通过深厚的污泥,来呼吸那神妙而纯洁的空气。这就是鱼和牡蛎以及其他所有的水生动物,作为有了莫大的无知之罪而得到的处罚,被遥远地分离开来了”。柏拉图的观点充满了神创论。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早已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

在中国,在两万五千年以前山顶洞人时代,中国人就懂得捕鱼裹腹。而当时主要的淡水鱼类是以鲤鱼为主。鲤鱼发源于中亚的波斯一带,是淡水鱼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也是最早被人类养殖的鱼类。鲤鱼在古中国一直是王公贵族的最高级食品,也因此鲤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代表了富贵吉祥的象征。鲤鱼跃龙门和年年有鱼的俗谚在在显示中国人对鲤鱼的崇敬。黄河鲤鱼也因此超越松江鲈鱼,兴凯湖鲌鱼,松花江鲑鱼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鱼之首,中国人与鲤鱼的渊源之深可以想见。

人类最早的养鱼记录始于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在甲骨文中就有“在圃鱼”的记载。直到春秋时代越国大臣范蠡辞官经商养鱼致富,他着有“陶朱公养鱼经”,述说养殖鲤鱼的方法。这就是中国第一本有关鲤鱼饲养的著作。距今也有两千四百年的历史了。中国早期的养殖渔业一直以鲤鱼为主,直到唐朝因为鲤与皇姓同音而遭禁,逐渐由草鱼青鱼等其他鱼类暂时取代,唐代之后又逐渐恢复养殖盛况。到了一千六百年前的晋朝,崔豹所着的“古今注”鱼虫篇中更进一步提到鲤鱼的品种有赤骥,青马,玄驹,白骧,黄雉等五种,刚好点明了当时养殖的鲤鱼就已经有红青黑白黄五色。不过当时鲤鱼仍然只是做为高级食材。

中国汉代初期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其中鱼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1707——1778)创立了现代分类学,他在所著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他将动物界分为哺乳、鸟、两栖、鱼、昆虫及蠕虫等6纲。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诞生了系统分类学。从此,鱼类的定义及包含范围也就确定下来。

鱼类的洄游

鱼大马哈鱼

洄游是鱼类的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集性的迁徒运动。鱼类依靠洄游来寻找它在生活的某一时期所需要的特定环境。
◆生殖洄游: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的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寻找产场所。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由深海游向浅海和近海产卵作近海洄游,如大、小黄鱼
②由海洋游向江河作溯河洄游,如鲥鱼、大马哈鱼等。
③由江河向海洋作降河洄游,如鳗鲡
◆索饵洄游:鱼类以寻找食物为主所作的洄游。其路线、方向和时间受饵料生物波动的影响较大,不象生殖洄游那么稳定。
◆越冬洄游:鱼类为寻求适宜水温而所作的洄游。

鱼类适应水栖的特征

多呈纺锤形,体表常覆盖鳞片,身体有粘液腺,减少了在水中的阻力。
有侧线,是位于头和躯干两侧皮肤中的管状构造,可感受水流方向和水的压力。
以鳃呼吸,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有鳔,鱼体比重的调节器官,通过鳔的收缩或膨胀,使鱼沉浮或保持静止状态。

用鳍游泳,有胸鳍、腹鳍各一对,背鳍、臀鳍、尾鳍各一个。能维持身体平衡和产生前进的动力。

鱼类之最

最古老的鱼种是耳材村海口鱼(Haikouichthys ercaicunensis),发掘在云南的澄江动物群里,该种鱼溯源于五亿

鱼白斑狗鱼

三千年前(寒武纪)。[4]

个体之最:世界上最大的鱼是鲸鲨,一般体长为10M左右(体重10t——15t), 最长可达20M(体重达30t);最小的鱼是虾虎鱼,体长不足1CM。

寿命之最:鱼类的寿星是狗鱼。1947年在德国曾捕到一尾带环的狗鱼,环上刻着它的放生日期是1230年,据此推算这条鱼至少活了267年,而一般的寿命为5-10年;最短的寿命(如银鱼虾虎鱼等)不足一年。

游速之最:世界上游速最快的鱼是箭鱼,游速每小时可达108KM-126KM;而生活在马尔代夫群岛的洞鳗却不游泳,它们生活在穴深30CM-50CM的沙窝里,摄食时将一半身子伸出洞口,当水中生物漂到它的嘴前时才张嘴吞食。

繁殖之最:生活在海洋中的翻车鱼,一般体长3M-3。5M,体重1。4T-3。5T,一次可产卵3亿多粒,是世界上任何动物所望尘莫及的;宽纹虎鲨尾鲨等鱼产的卵却少得可怜,每次仅产2-3粒。

卵径之最:一般鱼的卵径为1MM-3MM。最小的虾虎鱼卵径仅有0。3MM;最大的鱼卵是软骨类鱼类的鼠鲨卵,卵径竟达200MM。

发电之最:有些鱼类有十分特殊的发电器官。发电能力较强的电鳗电鲶电鳐等,放电时的最高电压达380V,可以轻而易举地电毙牲畜和人。

奇特的鱼

会发声的鱼:康吉鲤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鳃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会发电的鱼:有些鱼类的身体都能发电,它们放出的电压,竟比我们生活用电的电压大好几倍。具有发电能力的鱼约有500种之多,如电鳝、电鲶电鳗长吻鱼等。
各种发电的鱼,它们发出的电流强弱和电压高低都不同。电鳐身体又扁又园,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活像一把团扇。生活在非洲尼罗河的电鲶,身体只有1米长,却能发出350伏的高压电。

会发光的鱼:有些鱼类发光,例如中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光。 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

会爬树的鱼:攀鲈栖息于静止、水流缓慢、淤泥多的水体。当水体干涸或环境不适时,常依靠摆动鳃盖、胸鳍、翻身等办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或者潜伏于淤泥中。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故离水较长时间而不死,当水体缺氧、离水、或在稍湿润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较长时间。攀鲈以小鱼、小虾、浮游动物、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为了捕食空中昆虫,常依靠头部发达的棘、盖、胸鳍等器官攀爬上岸边树丛。

鱼燕鳐鱼

会飞的鱼:燕鳐鱼体长而扁圆、略呈梭形。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400~1500克。背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渐变细,腹面甚狭。头短,吻短,眼大,口小。牙细,上下颌成狭带状。背鳍一个于体的后部与臀鳍相对。胸鳍特长且宽大,可达臀鳍末端;腹鳍大,后位,可达臀鳍末端。两鳍伸展如同蜻蜓翅膀。

雌雄同体和性的逆转,在真骨鱼类中雌雄同体的现象经常发现。即一条鱼同时存在精巢和卵巢两种器官,有的行异体受精,有的行自体受精,另外,有的鱼还有雌雄相互逆转的特点,即在一定时期内,雌鱼可转化为雄鱼,雄鱼也可转化为雌鱼。如:年轻和小个体的黄鳝都是雌鱼;中等大小(28CM-46CM)的个体为雌雄同体,具备有卵巢和精巢;体长46CM以上的个体,卵巢转化为精巢,全是雄鱼。

相关常识

鱼类是以为呼吸器官和以鳍为运动器官的水生脊椎动物,但有些鱼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年。如:弹涂鱼可在陆地上跳跃,有的还可以爬树;鲇鱼能在陆地上爬行好几天并呼吸着大地上的新鲜空气。

很多动物(如:鲍鱼桃花鱼柔鱼鱿鱼章鱼鲎衣鱼娃娃鱼鳄鱼甲鱼鲸鱼等)名字叫鱼,其实并不是鱼;而有些动物(如:海马)名字不叫鱼,实际却是鱼。

中国“四大”家鱼是指:青鱼草鱼白鲢花鲢;“四大”海水鱼是指: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四大”名鱼是指:黄河鲤鱼松江钙鱼松江鳜鱼兴凯湖鲌鱼;“四大”活鱼指:黑鲤鳜鱼鲶鱼鳝鱼

营养价值

鱼类的蛋白质含量约15~24%,所以鱼肉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而且这些蛋白质吸收率很高,约有87~98%都会被人体吸收。鱼类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少很多,而且鱼类含有很特别的ω-3系列脂肪酸,例如EPA(Ecosap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及DHA(Decosahexanoid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

此外,鱼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D,特别是鱼的肝脏含量最多。鱼类也含有水溶性的维生素B6、B12、烟碱酸及生物素。鱼类还含有矿物质,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鱼或沙丁鱼等,若带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钙质来源;海水鱼则含有丰富的碘;其它如磷、铜、镁、钾、铁等,也都可以在吃鱼时摄取到。 DHA是促进脑力的关键元素。

相关食谱

鱼

红烧鱼
原料:鱼,酒、葱、蒜、辣椒猪油、调味料各少许。
做法:
1、将鱼洗净、切块。
2、放入热油锅内先煎煎至鱼皮呈黄色见硬时,把鱼捞出。
3、锅内加熟猪油、酒葱、蒜、辣椒、调味料煸炒,再放入肉清汤烧开,将鱼放入。然后用小火焖烧十分钟左右,见鱼肉熟汁呈胶状后,加味精并晃动,使卤汁裹包鱼块,即成。

清蒸鱼
主料:鱼一条(一般选择鲩鱼)、姜葱蒜若干。
调料:盐、糖、蒸鱼豉汁、料酒。
做法:先将买来的鱼从肚子里将背骨切一刀,但不要切断,这样蒸的时候能摊平并易熟,然后在背上划开几刀,并在鱼的全身均匀涂抹料酒、盐、糖,背上那几个刀口里也要抹,在每个刀口里插入一片姜以去腥。找一个干净的盘子,盘内放姜、葱、蒜,然后将鱼摊开置于其上,腌一会。腌完后直接放于蒸锅内蒸,约8分钟。将蒸好的鱼从蒸锅内取出,倒掉盘内蒸出来的水,然后用烧热的油淋鱼全身,紧接着浇上蒸鱼豉汁。口味较重的人,可在鱼身上放一些辣椒酱,最后,将插于各刀口处的姜片取出,即成。蒸鱼时先将锅内水烧开,然后将鱼放在盆子里隔水蒸,切忌用冷水蒸,这是因为鱼在突遇高温时,外部组织凝固,可锁住内部鲜汁。

水煮鱼
鱼主料:草鱼700克
辅料:黄豆芽200克
调料:盐15克 料酒20克 淀粉(豌豆)8克 鸡蛋清40克 豆瓣50克 大葱10克 姜10克 大蒜(白皮)10克 辣椒粉15克 辣椒(红、尖、干)50克 花椒20克 鸡精5克 植物油250克
做法:
1.将鱼杀好洗净,剁下头尾,片成鱼片,并把剩下的鱼排剁成几块;
2.将鱼片用少许盐、料酒、生粉和一个蛋白抓匀,腌15分钟;
3.头尾及鱼排另装盘,用同样的方法腌制;
4.烧开一小兵水,将豆芽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烫一下,捞入大盆中,按个人口味撒一点盐,备用;
5.在干净的炒锅中加平常炒菜三倍的油,油热后,放入三大匙豆瓣爆香,加姜、蒜、葱、花椒粒、辣椒粉及干红辣椒中小火煸炒;
6.出味后加入头尾及鱼排,转大火,翻匀;
7.加料酒、酱油、胡椒粉、白糖适量,继续翻炒片刻后,加一些热水,同时放盐和味精调味;
8.待水开,保持大火,一片片将鱼片放入,用筷子拨散,3~5分钟即可关火;
9.把煮好的鱼及全部汤汁倒入刚才盛豆芽的大盆中;
10.另取一干净锅,倒入半斤油,待油热后,关火先晾一下;
11.然后加入花椒及干辣椒,用小火慢慢炒出花椒和辣椒的香味,注意火不可太大,以免炒糊;
12.辣椒颜色快变时,立即关火,把锅中的油及花椒辣椒一起倒入盛鱼的大盆中。

鱼头豆腐汤
用料:嫩豆腐2盒,鲜鲢鱼头1个(600克),水发冬笋75克,米酒1茶匙(5毫升),醋1茶匙(5毫升),姜2片,葱2段,白糖1/2茶匙(3克),胡椒粉1茶匙(5克),香菜少许,高汤或水500毫升,油1汤匙(15毫升)
做法:
1、鱼头洗净,从中间劈开,再剁成几大块,用厨房纸巾蘸去水分。
2、能豆腐切成厚片,笋、姜洗净切片。
3、大火烧热炒锅,下油烧热,将鱼头块入锅煎3分钟,表面略微焦黄后加入汤(或清水),大火烧开。
4、水开后放醋、米酒,煮沸后放入葱段、姜片和笋片,盖锅焖炖20分钟。
5、当汤烧至奶白色后调入盐和糖,撇入白胡椒粉和香菜段即可。

艺术作品

鱼张鹤云 水墨画《鱼》

文学作品:
“若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湖之鱼》林纾

中国古诗词: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唐·储光羲《钓鱼湾》

中国古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柳宗元

保护措施

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方法一如保护所有其它生物一样,需从整体生态系的观点,整合人类活动、生物间的交互关系以及生物与栖息空间特性等着手,而其必要的方法则不外乎分成研究、立法及教育三方面。

(1) 加强域的调查研究与监测。包括: a) 了解鱼类之种类组成与分布,生活习性。如此方能认定那些是固有、稀有、或濒临绝灭的鱼种,进而制定正确有效的保育措施,与生态工法之施行原则,以及提供倡导教育的基础数据; b) 建立种源保存、人工繁殖与族群复育的技术,有效保存生物种源,在必要时利用种苗放流的方式来加以复育。 c) 了解造成鱼类资源减损的原因,才能建议政府采取对症下药的策略。 d) 进行水域水文生态长期研究,以评估那些水域应被划入保护区的范围及保护管理办法,以及建立鱼资源永续利用之模式等。

(2) 推展倡导教育。 a) 培训生物分类及生态人才。 b) 建立生物与文献数据库与网络查询系统,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保育与相关之环境教育。 c) 培训地区保育团体,落实民众认识本土水域生物,参与生物的保育行动。 d) 以研讨会及媒体文宣等报导与说明方式,加强各年龄层保育观念。 d) 倡导正确的保育观念,包括不抓、不养、不吃稀有物种等。

(3) 订定水域保护区与保育机制。 a) 依据生态特殊性与脆弱性,划定水域保护区,禁止任何人员或人为干扰仍是最简易有效的保育措施,且水域生态系食物网关系复杂,不可能只保存一种鱼类而不受其它物种影响,因此惟有保护栖地,整个生态系连同所有当地的生物含鱼类一齐保存下来才是根本之道。 b) 鼓励在地小区保域水域,强化在地小区的关心与共识,落实在地小区与溪流资源永续的目标。这也是“生物多样性保育”和过去以单一物种保存为主的“生态保育”基本上的差异,也才是未来正确保育的作法。此外河川栖地的复原及未来河川整治必需在维护水域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工法,亦是目前复育鱼类亟待努力的方向。

(4) 立法保护严格执行。域的保育,牵连陆域的开发与人为活动,其间牵涉的多种法律,如水土保持法、渔业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条例、水利法、环境影响评估法、国家公园法、野生动物保育法等等,如何修改法条或另行订定河川集水区管理开发法,收事权之划一,并使其合乎现代的多样性保育观念,并确实执行法律,以使保育工作能有所依据。

单字释意

鱼鱼字的演变


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fish]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aquatic animal resembling a fish]
鱼甲烟聚,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 yú
〈动〉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fish]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鱼——趣味小知识

1、鱼类为什么腥气熏天?

鱼类,尤其是鳕鱼等栖息在冷水中的和水面上的鱼类,含有一种称为氧化三甲胺的化学物质。虽然这种物质本身是无味,但一旦鱼死去,鱼体内的细菌就开始将氧化三甲胺分解成氨的衍生物。其气味很难闻。

红色肉类之所以不是这样,是因为它不含有大量的氧化三甲胺。我们之所以感到腐烂的鱼产品很难闻,可能是由于我们嗅觉的进化是为了警告我们提防食用放了很久的鱼所带来的危险。产生腥味的细菌还能造成严重的食物中毒。吃鱼中毒要比吃牛肉或羊肉中毒快得多。

2、鱼受水压影响吗?

在水中,每向下10米酒增加1个大气压。马里亚纳海沟水下超过1000个大气压,但人们却在水底水底观察到各类鱼虾。深水鱼有多种感官适应性,比如一种称为氧化三甲胺的物质,能使蛋白质在水压下仍然能折成正常的3D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