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紫菜

最近更新:2023-02-19

laver紫菜属(Porphyra)藻类的总称。属红藻门、原红藻纲、紫菜目、红毛菜科。利用菜坛养殖紫菜最早见于宋代太平兴国三年 (979) 的《平坛县志》, 当时已把紫菜作为贡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凡瘿结积块之疾,宜常食紫菜”。近代的科学研究证明, 紫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疗效在藻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含有高达29%~35%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碘和无机盐类,还含有降低胆固醇的成分。老成的叶状体含琼胶量多,可作为提取琼胶的原料。

种类与分布 紫菜属有70余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多集中于温带,热带与寒带种类较少,南极亦有紫菜生长。中国的紫菜约有十几种,自辽宁省到江苏省条斑紫菜占优势,部分沿海还有边紫菜(P.mar-ginata Tseng et T.J.Chang)、半叶紫菜华北变种(P.katada Miura var.hemiphylla Tseng etT.J.Chang),浙江、福建省则以坛紫菜(P.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和圆紫菜(P.su-borbiculata Kjellm.)为主,其次还有皱紫菜(P.cris-pata Kjellm.)和长紫菜(P.dentata Kjellm.),局部地区还有铁钉紫菜(P.ishigecola Miura)和单孢紫菜(P.monosporangia Wang Sujuan et Zhang Ging-rong)。广东常见种有圆紫菜、坛紫菜,已报道的还有广东紫菜(P.kwangtungensis Tseng et T.J.Chang)等。日本约有紫菜30余种,主要养殖种类为条斑紫菜和甘紫菜,以及选育的两个变种即大叶甘紫菜和奈良轮条斑紫菜。

形态特征 藻体分为固着器、柄和叶片。固着器圆盘状;柄明显或不明显;叶片单一或简单分枝,多数种类由一层细胞、少数种类由两层细胞组成,个别种类藻体的局部由三层细胞构成。叶片形状有长条或长带形,亦有圆形、肾脏形或花簇形,因种类而异,也与环境条件有关。叶片长数厘米到数米,叶片厚度从10几微米到100多微米,因种类和个体大小而异。藻体的边缘细胞形状分锯齿状、退化缩小、平滑三种类型。这种差别在种类间是固定不变的,是分类学的重要依据之一。紫菜的颜色有绿色、棕绿色、棕红色以及其他鲜艳色,因所含叶绿素A和B、胡萝卜素、藻红素和藻蓝素的含量以及相互间的比例不同而变化,具遗传性。(见彩图246)

生活史 由叶状体(配子体)和丝状体(孢子体)两个世代交替(见图)。叶状体是产品,而丝状体提供苗种,两者在生产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紫菜生活史

(a)有单孢子类型;(b)无单孢子类型

1.叶状体;2.精子;3.果孢子;4.丝状体;5.壳孢子囊枝;6.壳孢子;7.单孢子;8.壳单孢子;9.贝壳

叶状体上产生精子和果孢子,果孢子成熟脱离藻体附着并穿入石灰质的基质内长成丝状体,随后产生膨大细胞,进而发育产生壳孢子。秋季壳孢子从丝状体放出,附着在岩石或人工基质上,长成叶状体。叶状体还可直接产生单孢子, 由单孢子长成叶状体, 条斑紫菜属此类。有的种类在丝状体生长时期可产生单孢子,这些单孢子只形成丝状体而不能长成叶状体。

生态习性 叶状体多生长在营养盐丰富、潮流通畅的潮间带,有的种类则喜生长于浪大流急的外海性潮间带岩礁上。生长的适宜潮位随叶状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反映叶状体从幼小到成体对干燥耐受力的差别,同时也同潮间带季节性光照、温度等条件的复杂变化有关,因而生长潮位成为影响紫菜产量的因素之一。条斑紫菜叶状体生长的适宜光照度约为5000~6000勒,具有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点,因此是高产种类。紫菜叶状体生长的适宜温度在不同种类之间并不相同,就是同一种也因生长期不同而有差别。冷温性种类生长的适宜温度比暖温性种类低,但无论那一种,幼小期生长适宜温度都比成叶期生长适宜温度高。

丝状体适于生长发育的温度都比同种的叶状体高。反之,丝状体对干燥的耐受力则很差,经短时间干燥即可致死,因此只能生长在低潮线以下和不干出的地方。丝状体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光照要求也不同,营养生长期需光强1000~3000勒、光时为12~14小时/日;繁殖期需光强500~1000勒、光时为8~10小时/日;丝状体对强光和直射光的耐受力都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