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实用饲料补充蛋氨酸、赖氨酸对异育银鲫和草鱼血浆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最近更新:2023-02-01

摘要:本研究利用1个短期氨基酸吸收实验,通过对异育银鲫幼鱼和草鱼幼鱼投喂含晶体赖氨酸/蛋氨酸以及含微囊赖氨酸/蛋氨酸的饲料,在最后一次投喂后0.5h, 1h, 1.5h, 2.5h, 3h, 6h和9h分别取血样,通过测其血浆中游离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晶体氨基酸和微囊氨基酸均可提高试验鲫鱼和草鱼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浓度;相对而言,添加微囊氨基酸的效果优于添加晶体氨基酸。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实际是对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混合比例数量的需要。鱼类摄取这样的饲料,吸收到体内的氨基酸才能有效地被合成新的蛋白质。生产实践证明,饲料中无论缺乏哪一种必需氨基酸,都会影响饲料的价值。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有大量的蛋白源其所含必需氨基酸比例与鱼类的需求相差较大,因此,研究者们试图通过添加外源单体氨基酸的方式来使饲料中氨基酸达到鱼类的需求。但是,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不同的鱼类对单体氨基酸的利用能力不同。虹鳟、银大马哈鱼、鳗鲡和罗非鱼等能很好地吸收利用晶体氨基酸(荻野珍吉,1980),而鲤(Aoe et al.,1970; Nose et al., 1974)和沟鲶(Wilson et al., 1977)对饲料中晶体氨基酸的利用能力较差,必须将饲料调至中性后才能吸收利用。
草鱼和异育银鲫(以下简称鲫鱼)均为我国的主要养殖品种,因其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细嫩等特点,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本研究通过对草鱼和异育银鲫幼鱼投喂添加不同剂型的单体赖氨酸和蛋氨酸饲料,检测其摄食后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旨在了解其对饲料中单体氨基酸的吸收利用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鱼及饲养管理
试验草鱼为当年培育,取自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试验渔场,平均体重(20.3±0.5)g;试验鲫鱼取自荣昌梅石坝渔场,平均体重(7.5±0.5)g。试验鱼放养在室内玻璃钢水族箱(100cm× 60cm×50cm)中,草鱼和鲫鱼各设3个处理组;组1为普通日粮组,组2为晶体氨基酸添加组,组3为微囊氨基酸添加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缸放30尾鱼;水源为曝气自来水。试验鱼适应环境5d后,开始投喂试验饲料,日投饲率为体重的3%~5%,每天于9:00和17:00投喂两次。每天早上清除箱内粪便,并换水1/3,饲养时间为10d。试验期间水温为25±1℃,pH为7.5±0.5,溶氧> 6mg/L,氨氮<0.2mg/L,余氯<0.1mg/L。
1.2试验饲料
鲫鱼试验饲料中组2和组3的粗蛋白含量是一致的,组1略高,各组的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均相等;草鱼试验饲料的粗蛋白一致,但组2和组3的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实测值高于组1。晶体蛋氨酸(标识含量99%)和赖氨酸(标识含量98.5%)为市售某公司产品;微囊蛋氨酸和微囊赖氨酸,含量均为40%左右,由佛山协力同创饲料有限公司提供。具体配方组成和营养成分分析见表1和表2。

鲫鱼和草鱼日粮配制时,均用6mol/L的NaOH溶液调至中性(Nose et al.,1974),制成粒径为2.5~3mm的颗粒,60℃烘干后冰箱中-4℃保存备用。

1.3试验取样及分析处理
1.3.1血浆氨基酸浓度测定
连续对鲫鱼、草鱼投饲规定日粮7d后停止投喂,在其后的0.5h、1h、1.5h、2h、2.5h、3h、6h、9h和12h取样,尾静脉取血,用1%的肝素钠溶液作抗凝剂,每缸每次取3尾鱼抗凝血。血样置1.5mL离心管中3000 r/min离心15min后,取出上清液即获得血浆。血浆用8%的磺基水杨酸去蛋白后,测定血浆中游离Lys和Met。
测定氨基酸含量采用柱前OPA衍生化RP-HPLC法测定,以4-氨基丁酸为内标,检测限为0.5ppm。色谱条件:大连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液:甲醇-0.05mol/L醋酸钠缓冲液(pH = 9.5)(85:15);梯度程序:0min,0% B;1min,30% B;12min,30% B;22min,40% B;23min,45% B;27min,45% B;35min,73% B;55min,100% B;流速: 1.2ml/min;柱温: 25℃。在本色谱条件下,各氨基酸均得到了有效、满意的分离。
1.3.2氨基酸剂型的溶失率测定
各组鲫鱼和草鱼试验饲料分别取10g,置于100mL水中10min,期间每隔2min搅动一次,取10mL水溶液测定赖氨酸等含量,每个样重复测定3次。

2试验结果

2.1鲫鱼血浆中游离蛋氨酸浓度变化趋势
从图1中可以看出,虽然各组日粮的蛋氨酸水平接近一致,但日粮中添加晶体蛋氨酸(组2)和微囊蛋氨酸(组3)后,其血浆峰浓度均高于未添加组(组1)。与此同时,组2在停饲后1h血浆中蛋氨酸即达峰浓度,而组3和组1则是在停饲后1.5h同时达到峰浓度。

2.2鲫鱼血浆中游离赖氨酸浓度变化趋势
图2表明,虽然各组日粮赖氨酸水平接近一致,但鲫鱼血浆中赖氨酸的峰浓度却并不一致,而是从组1至组3逐渐增高。组1、组2和组3的达峰时间分别是2.5h,2h和3h。

2.3草鱼血浆中游离蛋氨酸浓度变化趋势
本试验各组日粮的蛋白含量基本设计为一致,但却未能保证蛋氨酸含量一致,组1浓度最低,因此各组中组1的达峰浓度最低,但其达峰时间也最晚,为停饲后第2h,组3的达峰时间为停饲后第1.5h,组2的达峰时间为停饲后第1h,图3。

2.4草鱼血浆中游离赖氨酸浓度变化趋势
本试验各组日粮间的粗蛋白含量及赖氨酸含量都基本一致,因此草鱼各组试验停饲后其血浆中的峰浓度均接近一致,达峰时间是组3和组1一致(停饲后2h),组2达峰时间加快(停饲后1.5h)。

2.5溶出率测定结果
表3所列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制作的饲料浸入水中不同时间测定其脱离出饲料进入水体中的游离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1)无论鲫鱼日粮还是草鱼日粮,以晶体赖氨酸形式添加的日粮均比以微囊赖氨酸形式添加的日粮在水中形成更多的溶失率;2)随着浸入水中的时间延长,不同形式的赖氨酸在水中的溶失率均逐步增加;3)较高的pH值会导致饲料中的赖氨酸出现更高的溶失率。

3试验初步结论

1)无论补充晶体氨基酸还是微囊氨基酸,均能有效的提高试验鲫鱼和草鱼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浓度;
2)微囊氨基酸的添加量为晶体氨基酸的50%,但血浆氨基酸浓度却比较接近,表明在饲料制粒过程中微囊氨基酸的损失,以及在水体中的散失要小于晶体氨基酸;
3)晶体氨基酸在两种鱼的血浆中达峰时间均早于微囊氨基酸的达峰时间,但微囊氨基酸与饲料中的蛋白氨基酸达峰时间更接近一致;
4)饲料中晶体氨基酸的溶失率高于微囊氨基酸;在弱碱性水体中,两种剂型的氨基酸的溶失率均有一定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