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浅谈水质与水产安全养殖

2023-03-06

在高温季节,持续的高温干旱对水产养殖的影响较大,有时常规防治措施往往很难奏效。在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原经常使用的加水或换水的方法就不管用,有时如不注意还会适得其反。

1鱼类对水质的要求

1.1充足的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地下水应先曝气才能注入鱼池。水深要求2m左右。

1.2水中溶氧充足溶氧量在5mg/L以上是最理想的养殖用水。在这种水中饲料的转化率高、饲料系数低、鱼病少、鱼产量高。

1.3透明度要求30cm左右。影响透明度的因素包括浮游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其他悬浮物质。

1.4PH值适宜于淡水鱼的PH值应在7~8.5之间,当PH小于4.2或大于10.5时,鱼类将出现死亡。在4.2~7或8.5~10.5之间会造成鱼类生长缓慢,饲料系数偏高。

1.5氨氮主要是由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分子态的氮对鱼有很强的毒性,分子态氨和离子态铵在水中的比例随PH值和水温而变化。非离子氨增加,对鱼的不利影响增加。

1.6硫化氢对鱼有极强的毒性,如池水中出现硫化氢,鱼类将发生死亡,所以池水中应尽量减少硫化物的含量。最好没有硫化物的存在。

1.7亚硝酸盐在养殖密度大的池塘,不换水或换水很少、不开增氧机、池塘底部处于缺氧状态,使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反应受阻,因此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氨大量积累,造成鱼体中毒。症状是鱼白天呈浮头状,解剖血液呈黑褐色(亚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细胞携氧能力降低,长途运输和越冬后容易因缺氧而造成死亡。

1.8水温常规养殖鱼类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30℃的范围内。这是鱼生长最为适宜的水温,我国南方地区一年中约有7~9个月的时间,北方地区只有4个月左右,长江流域约有5~6个月。

2适当控食

夏天水温高,水中溶氧相对较少,过饱的饮食会增加水生动物的耗氧率而使水生动物易因缺氧死亡。同时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水生动物体质弱,摄食量本来也低于平时,而过量的投喂会造成剩余残饵污染水体而加速养殖水体的水质败坏。一般情况下,高温季节的投饲量控制在平时的60~70%,而遇闷热或雷阵雨天气,投饲量可减少到平时的40~50%。

3保持良好水质

对养殖池塘应灌满塘水,鱼类养殖池塘水深达到1.8~2.2m,虾蟹类养殖池塘水深1~1.5m,对田改塘较浅的池塘多放养水草,以降低水温,创造适宜的水环境,使养殖品种良好生长。在晴天水温不太高的上午,每15~30d每亩用5~10kg的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或投放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

4养鱼池坚持午间开启增氧机

午间开增氧机可以打破夏季鱼池水体的热成层现象。在午间通过开动增氧机,可有效搅动养殖水体,使鱼池上下水体提早对流,使底层的缺氧水通过对流而直接进入水体上层,使全池水溶氧量混合均匀。由于中午强烈的光合作用,上层水的氧气含量很高,加上持续的光合作用,搅水后可使全池水的总体溶氧快速上升,使底层水含氧量迅速上升,从而使整个水体溶氧量提高,这样可有效减轻翌日早晨鱼池的缺氧状态,缓解或减轻鱼池浮头死鱼现象的发生。一般在中午11:00~13:00开启增氧机两个小时,这样既可减轻鱼浮头又能節约用电成本。

5谨慎对养殖池进行添水或换水

长期的高温干旱,水产养殖池的水源水质大多较差,对于部分位于江边或水源水质较好的养殖池可通过添水或换水改善水质。但在高温条件下务请广大水产养殖户注意添水或换水时间一定要选在白天。这是因为在夜里特别是在晚上加水会破坏养殖池的热成层,从而导致养殖池严重缺氧,这种惨痛现象已在我县出现多起。根据本县水产养殖户的经验,高温季节添水或换水时间以9:00~14:00为最好,这是因为14:00后的光合作用仍比较强,在这时停止冲水仍有足够的时间建立新的热成层。因此9:00~14:00这段时间添水或换水是比较安全的。

6预防疾病以内服药为主

持续的高温会造成水生动物体质变弱和水质变差,加上外用药物后往往引起浮游生物死亡而产生的毒副作用,有时会引发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而造成损失。而采用内服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并且安全得多。如果部分养殖池发生的病害较为严重,迫不得已需要全池泼洒药物时,则尽量不使用硫酸铜等烈性药物。在具体用药时,要精确计算准养殖水体的体积,药液要求冲得淡,泼得匀,用药后如发现天气异常应整夜打开增氧机,有条件的还应做到多换水。

7虾蟹养殖池的水草应适量减少

虾蟹养殖池种植的水草一般以伊乐藻为主,这种水草再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虽然这种水草在白天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晚上也会因呼吸作用而消耗过多池水溶氧,过多的水草也会造成虾蟹养殖池缺氧。另外在持续高温干旱情况下池水一般较差,很容易造成水草的大量死亡而引起水质败坏,导致虾蟹产生病害。根据习惯做法,在夏天高温阶段,虾蟹养殖池水草的数量保持在平时的50%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