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成鱼饲养鱼种早放

最近更新:2023-03-14

提早放养鱼种是获得稳产、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鱼种放养一般应在每年的春节前后进行。具体的放养时间因地而宜,一般在允许的温度(7~10℃)范围内,鱼种应尽量早放为好。这时水温低,鱼种活动力弱、鱼体壮、鳞片紧,在操作中不易受伤。各种生物致病因子数量少,活动力及致病力弱,可减少鱼病发生,提高鱼种成活率。可使鱼种早疏散精养、早适应环境、早开食、生长,延长鱼的生长期,与春放鱼种相比,产量可以提高10%以上,效益有明显的增长。

目录

池塘要求

成鱼饲养一般要求池塘面积10亩左右,水深2米以上,四周开阔、向阳、通风、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运输方便。每年冬季在成鱼出塘后,要及时排干池水,除草、清淤(池底淤泥仅保留15厘米左右)、平整池底,并冻、晒池底数日。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新鲜生石灰干塘稍带水(留水6~9厘米)消毒,亩用量60~75千克。冬季水温低,饵料生物种群少且繁殖慢。清塘后3~5天需灌水70~80厘米,并亩施经过发酵的腐熟粪肥(以猪、牛粪为好)250~750千克。待水色转浓后再加水至所需位置 加水时要防敌害进入。大量繁殖天然饵料供鱼种下塘后摄食,同时提高池塘水温,利于鱼种栖息和生长。

鱼种放养

一般水质较肥,以施肥为主投饵为辅的池塘,应以放养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为主,适当搭配草鱼鳊鱼鲤鱼鲫鱼等鱼种。反之,应以放养草鱼、鳊鱼、鲤鱼等吃食性鱼类为主,适当混养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所投鱼种要求品质优良、体健肥满、色泽鲜明、无病伤,鳊品种、规格、数量符合养殖要求,规格力求大而整齐。一龄花白鲢鱼种体长13厘米以上,草鱼种体长16厘米以上,鳊、鲤鱼种体长10厘米以上。二龄鱼种尾重100~250克。鱼种投放要选择晴天,水温稳定在7~10℃时进行。拉网、称重、计数、搬运、投放等操作,动作应轻巧、细心。避免鱼体受冻、创伤而感染疾病,引起鱼种下塘后死亡。投放鱼种时在池边设大缸,用10ppm漂白粉溶液,分批入缸浸泡鱼体10~15分钟或用3~4%的食盐水浸泡鱼体5分钟左右,视鱼种体质、反应捞出后放入鱼池。对草鱼种可进行免疫注射。同一鱼池鱼种放养要力求尽短时间内完成。

饲养管理

鱼种下塘后,如天气晴朗,水温较高时,每天可按鱼体重的0.5~2%投喂1次豆饼、花生饼、麦麸等精饲料。投饵时宜在鱼池向阳一面的坡脚浅水处,便于鱼种摄食。对草食性鱼类可投入适量的青菜、黑麦草等青、绿饲料。每15天每亩追施腐熟粪肥30千克左右或碳铵和过磷酸钙各2千克左右。粪肥和化肥可交替使用,粪肥宜在晴天施入。保持水质适当肥度,掌握透明度30~40厘米。冬季气温、水温低,每25天左右需加水1次,保持水深2米以上,水质清爽,溶氧适当。但1次注水量不宜过大,以防水温骤降。封冰期较长的地区,要注意打冰、扫雪。冰孔面积应为冰面积的1%,同时保持2/3的冰面明冰透光,使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得以进行。开春后,可将池水逐步降至1.2米左右,提高池塘水温,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加速鱼体成长。在鱼种下塘20天后,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1.5ppm全池遍洒消毒,越冬结束前先用15~20ppm的新鲜生石灰全池遍洒,隔3~5天后再用90%晶体敌百虫0.3~0.5ppm全池遍洒消毒。预防鱼种早春细菌性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平时要勤检查鱼塘,观察鱼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