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青岛

最近更新:2023-03-05

青岛青岛

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作为沿黄河流域最大的出海口和信息、金融、货物集散中心之一,以其所具有的港口贸易、海洋科研、现代工业、发达农业、金融服务、旅游度假等优势与开发潜力,成为中国最具有经济活力的沿海城市之一。

青岛市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五大主办城市之一,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青岛国际帆船中心位于浮山湾外的五片水域中进行。

青岛市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为海滨丘陵城市,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相接。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02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其中,山地约占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

全市海洋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海岸曲折,岬湾相间。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40.9万,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万人。

中国对外开放港口。山东省综合性工业城市,省辖市。著名疗养、避暑、游览胜地。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南侧胶州湾畔,胶济铁路起点。北、西面为陆地,东、南面临黄海。辖7区。面积1103平方公里,人口205.78万。青岛以其前海的小青岛而得名。原为渔村,隶即墨县。宋、元以后渐为通商口岸。明中叶为防御倭寇侵扰,在此设立“浮山守御千户所”,简称“浮山所”。清以来贸易渐盛。1897年为德国强行租借,辟为商港和军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机强占。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1929年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青岛市。

青岛地处华北经济区和华东经济区的结合地带,与东北经济区跨海相连,并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中国五大外贸口岸之一,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青岛拥有国家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被批准可以设立外资银行、合资开办大型商业零售企业。

行政区划

面积10903平方公里,人口707万。辖7区5市。市人民政府驻市南区。邮政编码266000,区号0532。
市南区 面积 30平方公里,人口 43万。邮政编码266071。
市北区 面积 29平方公里,人口 47万。邮政编码266011。
青岛第三海水浴场四方区 面积 35平方公里,人口 36万。邮政编码266031。
李沧区 面积 98平方公里,人口 28万。邮政编码266041。
黄岛区 面积 277平方公里,人口 26万。邮政编码266500。
崂山区 面积 389平方公里,人口 19万。邮政编码266100。
城阳区 面积 553平方公里,人口 43万。邮政编码266041。
胶州市 面积1210平方公里,人口 75万。邮政编码266300。
即墨市 面积1727平方公里,人口107万。邮政编码266200。
平度市 面积3166平方公里,人口133万。邮政编码266700。
胶南市 面积1846平方公里,人口 83万。邮政编码266400。
莱西市 面积1522平方公里,人口 72万。邮政编码266600。

 名称的由来

青岛青岛

“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的编纂。可以说,许铤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尽管青岛在当时,还仅有一个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青岛”,亦被许铤所提及。

在许铤编撰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里说的“青”,即是指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在许铤的眼里,小小的一个青岛,不仅可以设防,抵御倭寇的侵扰,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青岛最初还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夜景需要指出的是,许铤所此时所提及的“青岛”,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宫,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寻到天后宫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来辟建青岛村的时代。

据编修于1924年的《胡氏族谱》记载:“吾族相传自明永乐初年由云南迁居即墨,世居青岛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余载”。这就是说,在天后宫还没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经从云南迁居在现迎宾馆一带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岛村”。只是到了后来,村民繁衍愈众,原来的村址已不能容纳,故又分出一支来,搬迁到了现在的湖南路和广西路一带。这样,原先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上青岛村”,俗呼“上庄”;而新建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下青岛村”,俗呼“下庄”。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庄”。

这就基本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脉络,即“先有青岛,后有青岛村,最后才有天后宫”。因为我们已知,青岛附近的一些岛屿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名称。估计“青岛”之名,最晚也不能晚于明初。后来,胡姓族人从云南来了,他们除以青岛湾里这座小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还将附近东面的一座山岭,命名为“青岛山”。来青岛之后,他们“可樵可渔”,在这里建了一座“妈祖庙”,这就是后来的天后宫。到了天后宫建成的1467年,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之为“青岛口”。等有了这么多冠以“青岛”之名的地名之后,原先的“青岛”就被俗呼为“小青岛”了。

而另一个被称做“青岛”的小岛,位于今即墨市田横岛的东北方,又名“三平岛”。这个小岛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县志》中有过记载,但因与“青岛”重名,故自20世纪初之后,便多称为“三平岛”。而这个“青岛”,也就慢慢地没有人叫了。

那么,什么时候才将“青岛”作为青岛地区的总称呢?现在有资料记载的,就是天后宫内的一块刻于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此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在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岛”一词,已不是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岛地区的总称。对于碑中之“青岛开创”和“百有余年”的断语,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这应该是青岛的“开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历史。

自然环境

青岛青岛

地质地貌: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全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本市出露十分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本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第三纪以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山脉: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铁橛山(海拔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市区的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信号山(海拔99米)、伏龙山(海拔86米)、贮水山(海拔80.6米)等。

河流: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胶莱河。大沽河是全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招远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岛,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城阳,至胶州南码头村入海。干流全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6131.3平方公里(含南胶莱河流域1500平方公里),是胶东半岛最大水系。大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1亿立方米。该河20世纪70年代前,径流季节性较强,夏季洪水暴涨,常年有水;70年代后期,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断流。

北胶莱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胶莱河及诸支流,在青岛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泽河、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总流域面积1914.0平方公里。北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沿平度市与昌邑市边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镇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莱州湾。干流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平方公里。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公斤/立方米。

沿海诸河系指独流入海的河流,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戈庄河、白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

海域: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62.64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64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的海湾,自北而南分布着丁字湾、栲栳湾、盐水湾(又称横门湾)、崂山湾(又称北湾)、小岛湾、王哥庄湾、青山湾、腰岛湾、太清宫口、流清河湾、崂山口、沙子口湾、麦岛湾、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前海湾(又称栈桥湾)、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利根湾和古镇口、斋堂湾、董家口湾、沐官岛湾等;胶州湾内又有海西湾(包括小叉湾、薛家岛湾)、黄岛前湾、阴岛湾、女姑口、沧口湾等32个海湾。

青岛市原有海岛70个。1987年,把斋堂前岛和斋堂后岛以人工连接为斋堂岛。现有海岛69个。其中,小青岛、小麦岛、团岛、团岛鼻、黄岛和吉岛是人工陆连岛,只有63个岛四面环海。69个海岛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这些海岛绝大多数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约64公里。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潮汐:青岛属正规半日潮港,每个太阴日(24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潮差为1.9~3.5米,大潮差发生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后2~3天。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的平均潮位被命名为“黄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岛观象山国家水准原点下72.289米。中国自1957年起,大陆国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为零点起算。

气候: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据1898年以来百余年气象资料查考,市区年平均气温12.7℃,极端高气温38.9℃(2002年7月15日),极端低气温-16.9℃(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日最高气温高于30℃的日数,年平均为11.4天;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日数,年平均为22天。降水量年平均为662.1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7%、57%、21%、5%。年降水量最多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变率为62%。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年平均气压为1008.6毫巴。年平均风速为5.2米/秒,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青岛海雾多、频,年平均浓雾51.3天、轻雾108.2天。

土壤: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类系统,青岛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土等5个土类。

棕壤面积49.3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9.8%,是全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发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等3个土属,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层薄、侵蚀重、肥力低,多为林、牧业用。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岛市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土壤。

砂姜黑土面积17.6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1.42%。主要分布在莱西南部、平度西南部、即墨西北部、胶州北部浅平洼地上。该类土壤土层深厚,土质偏粘,表土轻壤至重壤,物理性状较差,水气热状况不够协调,速效养分低。

潮土面积14.4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7.55%。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胶莱河下游的沿河平地。因距河道远近不同,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差异较大。近海地带常受海盐影响形成盐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异较大。

褐土面积6333.3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77%。零星分布在平度、莱西、胶南的石灰岩残丘中上部。

盐土面积3666.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44%,分布在各滨海低地和滨海滩地。

历史沿革

青岛青岛

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小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青即战役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山东军区为配合解放军向江南进军,决定解放青岛,并成立了青(岛)即(墨)前线指挥部,许世友任总指挥。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2军和胶东军区、滨海军区及地方武装部队发起了青即围攻战,经过20多天的战斗,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防线,1949年 6月2日午12时青岛全部解放。由于解放军攻势迅猛,加之青岛地下党发动护厂、护校等斗争有力,使青岛解放时水电未断,电讯通畅,港口设备和工厂企业完存无损,生产和社会秩序很快得以恢复。青岛解放的当天,为了“保障全市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确立革命秩序”,青岛市军管会根据山东军区的命令,正式挂牌成立,并发布第一号布告:在青岛实行军事管制。青岛市人民政府也于当日成立,马保三就任新青岛第一任市长。晚上8点30分,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史上大事

青岛青岛

田单破燕:战国时期,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攻克齐国70余城,唯有莒和即墨久攻不下。当时的即墨城位于今青岛平度市古岘镇的大朱毛村一带,是与临淄齐名的齐国大邑。当率众守城的田单得知燕王以骑劫取代乐毅为将时,便进行反攻。田单下令将城中千余头牛集中起来,牛角上绑上尖刀,牛身上披五彩缯衣,牛尾上捆苇草并灌上油脂。夜间,在城墙上开几十处洞穴,将牛纵出,燃其尾部苇草,牛被烧痛,便疯狂向燕军营垒冲去,5000名壮士随后发起猛攻,城中老幼鼓噪助威,燕军溃败。田单乘势收复了齐国全部失地。

郑玄讲学不其山:东汉中平五年(188)冬十月,经学家郑玄(字康成)率门人到不其山(今青岛城阳区惜福镇铁骑山)避难,并在此处筑庐设帐授徒。明正德七年(1512),即墨知县高允中在郑康成授徒的书院村,重建”康成书院”。

法显崂山登岸:东晋名僧法显去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求取佛经,历时13年。乘商船返国途中遇飓风,于东晋义熙八年(412)漂泊到崂山南岸登陆,被长广郡太守李嶷接至不其县城。法显居不其县城期间,翻译了不少佛经,对佛教在青岛地区的传播有一定影响。

宋金海战: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兵4路进攻南宋,其中一路为水军,由工部尚书苏保衡任水军都统制,益都尹完颜郑家奴为副都统制,率战船600余艘、军士7万余人,由胶西(今青岛胶州市)海港出发。驶出胶州湾后,主帅驻泊在灵山卫附近的唐岛,船队则绵延海上数里。南宋朝廷命李保为浙西路副总管,率仅有的100余艘战船,于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从江阴出发,北上迎战。十月,李保水师到达今日照市石臼所海上,与金兵相隔仅30里。李保力排众议,率舟出击,在今青岛胶南市鸭岛附近与金兵鏖战,金兵战船顿成火海而全军覆没。因鸭岛当时名为陈家岛,故又称”陈家岛海战”。

胶莱运河漕运:元至元十七年(1280),莱州人姚演建议开凿胶莱运河,以缩短千里海程,利于南粮北运。至元十九年(1282)八月,在原胶河和胶莱北河的基础上开通了从胶州湾麻湾口到莱州湾海仓口的胶莱运河。至元二十一年(1284)通过这条运河运粮达3600万公斤,占该年江淮漕粮的60%。因大型粮船不能直接驶入运河,必须在塔埠头过驳中转,由是胶州湾内船舶云集,码头岸边仓廒棋布,是为胶州湾航运空前繁荣的一年。

设卫所防御倭寇:明初,为防御倭寇入侵,沿海设有海防卫所。洪武五年(1372),在胶州境内设灵山卫,下辖夏河千户所、胶州千户所和灵山卫本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在即墨县境内设鳌山卫,下辖雄崖千户所和浮山千户所。为设立卫所,朝廷不仅派来驻军,还从云南、江淮迁来大批军户,实行屯垦,并从河南、山西向青岛地区移民,以巩固海防。青岛地区设海关:清同治四年(1865),东海关在今青岛地区的塔埠头、金家口、青岛口设立3个分关,并在灵山卫、女姑口、沧口、沙子口、登窑和薛家岛等海口设常关分卡或代办处,管理口岸和征收关税。

清末胶澳设防:清末,胶州湾为无防地区。清光绪十七年(1891),北洋大臣李鸿章偕山东巡抚张曜由威海抵胶州湾巡视,返京后,于是年6月11日上奏朝廷,提出胶澳(今青岛)设防之建议。6月14日,清政府颁布谕旨,议决在胶澳设防,并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于翌年率4营清兵移驻青岛。

德国侵占青岛: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11月1日,德国政府以山东省发生的”巨野教案”为借口,派舰队进入胶州湾,11月14日晨,德国海军陆战队官兵720人在青岛登陆,守将章高元避战自撤。清政府屈辱求和,11月30日又命章高元率部移驻烟台。1898年3月6日,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又名《胶澳租界条约》),租期99年,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和开采沿线矿产。

青岛的铁路、港口建设:德国侵占青岛后,为了掠夺中国资源和扩大势力范围,不惜巨资建港筑路。胶济铁路始建于1899年9月,于1904年6月全线通车。港口建设始于1898年4月,1901年青岛小港工程竣工,1904年3月青岛大港一号码头北岸的5个泊位建成并对外开放。随之,二号码头、三号码头(即今之五号码头)和中央栈桥至1906年又次第竣工。1908年建成作为石油码头的四号码头。至此,青岛大港形成规模。

辛亥革命即墨起义:1912年1月,同盟会会员周敦恂、陈献堂、隋子孚、宋兆麟等20余人,在即墨成立”保安会”,筹办军火,集聚力量,准备响应辛亥革命。1月27日晚,即墨县革命党军100余人占领县署,拘禁清朝知县,成立了临时民政署。后来,遭清军镇压,起义失败,死难者17人。

孙中山莅临青岛:1912年9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赴北京商讨国是,接受了统筹全国铁路事宜之大权,随后赴各地视察。1912年9月28日,孙中山由济南乘火车到青岛,下榻于青岛大饭店。在青岛期间,孙中山出席了广东会馆组织的欢迎大会,还到青岛特别高等学堂发表了讲话,并游览了崂山。9月30日,孙中山乘船前往上海。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无暇东顾青岛,给对青岛垂涎已久的日本以可乘之机。1914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于9月15日前将”胶澳租借地”无条件交给日本,德军对此置若罔闻。1914年8月23日,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封锁了胶州湾口的青岛海域。9月2日,日本第18师团的一个旅团在龙口登陆,长途奔袭青岛,并乘机占据了胶济铁路。9月18日,该师团的另一个旅团在崂山湾的仰口登陆。9月23日,参战的英军西库斯联队1200余人也从崂山湾登陆。至此,英、日联军完成了从陆地对青岛德军的包围。10月31日,日军向占据青岛的德军发起总攻,德军力寡不敌,于11月7日投降。1914年11月16日,日军进入青岛市区,自此青岛又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中国政府收回青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曾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1922年2月4日,中日两国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又经5个月的交涉,于1922年12月1日签订了《山东悬案细目协定》,中国付出巨款,赎回了青岛主权和胶济铁路。1922年12月10日,中日双方在青岛举行了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收回青岛主权。

中共青岛党组织建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后,出席会议的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回山东开展革命工作。1923年秋,邓恩铭来青岛建立中共党、团组织,在此期间,王尽美亦来青岛进行革命活动。邓恩铭以《胶澳日报》副刊编辑的身份为掩护,深入到工人和知识分子中间宣传马列主义,为中共青岛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3年11月,邓恩铭等已发展了11名团员,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1924年夏,又在今四方区海岸路18号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青岛组,邓恩铭任组长。1925年2月,中共青岛组改建为中共青岛支部。

青岛惨案:1925年4月底,青岛发生了18万纱厂工人参加的大罢工,5月10日罢工胜利,各纱厂复工。这时,日本厂主不但不履行复工条件,反而勾结军警封闭工会,于是青岛各纱厂又举行了第二次联合大罢工。罢工发生后,日本政府一面派遣军舰开进胶州湾,准备登陆屠杀工人,一面强迫北洋政府出面镇压。1925年5月29日,山东督军张宗昌和胶澳督办温树德出动军警2000余人,包围3家日商纱厂和工人宿舍,对赤手空拳的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死8人,重伤17人,75人被捕,数百人被通缉,3000多名工人被遣送回原籍,此为震惊中外的”青岛惨案”。领导这次工人运动的中共青岛党组织负责人李慰农和支持工人运动的民主人士、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惨遭杀害。

经济

青岛青岛

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迈上4000亿元台阶,达到44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2.4亿元,增长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9元,分别增长14.6%和13.8%。

青岛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山东省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品牌之都”。工业有纺织、机车车辆、机械、化学、石油化工、钢铁、橡胶、家用电器、啤酒、卷烟等。有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大企业集团。截至2007年度,青岛市共有2个产品获得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中国名牌产品总数达到69个,占山东省中国名牌总数的25.1%,是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近几年除了传统的轻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外,重化工产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更是突飞猛进,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截至2007年,青岛市共有12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定。其中,海尔、海信、中石化安全工程院建设的3家实验室还首批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认定。最近5年来,全市各级重点实验室已由62家增加到8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89家增加到150家。同时,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以智能交通、网络家电、300公里高速列车以及太阳能光热光电和生物柴油等循环经济领域为代表的一批关键或核心技术正在突破,从而带动了企业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印象中,青岛一直是以轻工业为主,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青岛抓住了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特别是日韩的工业转移,积极发展重化工业,使得重工业占经济的比例在2005年首次超过轻工业。另外,青岛的民营企业也在近几年异军突起,有力地带动了国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创建中,青岛市民营企业新创中国名牌产品10个,占全市新增中国名牌总数的59%,彻底扭转了以往该市依靠大企业、大集团支撑名牌江山的局面。至此,青岛市民营企业共培育了38个中国名牌产品,占全市中国名牌总数的55.1%。

青岛是山东省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全国也位居前列。青岛的商业较为发达,位于市北区台东的商业步行街闻名全国。青岛的房地产业比较火热,房价的飙升速度同样位于全国前列。

交通发展

青岛青岛

青岛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拥有集装箱、矿石、原油和煤炭码头,有通往450多个港口的97条国际航线,每月有419个国际航班发往世界各地。2008年,青岛港全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大关,达到30029万吨,同比增长13.31%。 集装箱吞吐量达1037万标箱,列世界集装箱大港第10位。

青岛航空运输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航空旅客吞吐量820万人次,增长4.2%;航空货邮吞吐量13.1万吨,增长12.8%。已开通直航东京、大阪、福冈、汉城、釜山、大邱、法兰克福、巴黎(经上海)、欧洲7国(经北京)、新加坡、曼谷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20余条国际(地区)客货航线。开通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航线85条。

青岛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迄今为止,青岛市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流、西流、夏双、潍莱、同三、青银、308国道、206国道、前湾港疏港等9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702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六十分之一,占全省六分之一。目前,青岛市高速公路数量、长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占比重等指标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并已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滨海公路是青岛交通体系的主骨架之一,该工程北起青岛即墨市丰城栲栳大坝东端,经即墨市、崂山区、市南区、黄岛区、胶南市,穿越204国道连接日照市。滨海公路总里程约182公里,工程总投资约37亿元,工期2年。

旅游景点

青岛青岛

文化西部

红瓦绿树,海天山城。青岛有着十分出色的市政建筑,如果说西部保存良好的欧洲建筑带给你的是一种古典美,那么东部新城呈献给你的则是现代甚至是超前的美。中山路一带有许多古老建筑,除了中山路是商业街之外,其他街道大树参天,宁静而悠闲,最适合消磨一个中午。大海会使你的心胸开阔,崂山则让你体会清虚与幽静。如此动静结合的度假胜地全国也不多见。内地的朋友到青岛旅游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栈桥、海产博物馆、东海路上充满灵气的雕塑,五四广场上“五月的风”,黄昏远眺浩瀚黄海,四面来风,尘虑尽消。这里还有很多处海水浴场,就在沿海街道的下面,是你夏日消暑的最好去处。

日新东部

香港中路、南京路、东海路作为青岛东部交通网络的中心枢纽,也是前往国际会展中心、机场、崂山风景旅游区的必经之路,此处的人、车流量皆为青岛之最,这对于广告投放的到达率和到达频次有良好的保障,在此发布优秀的企业形象广告容易通过口碑的形势迅速取得良好的支持。

香港中路、南京路、福州路周边已经形成独具规模的成熟商业中心区,青岛又是一个海滨旅游城市,东部商业区内规划完善、沿海岸风光秀美,旅游者都会选择在这里观光、购物、休闲和娱乐,所以这里无疑是人气、财气、才气汇聚的一个聚宝盆。区域内遍布高档百货公司、大型超市、高档专卖店、银行、书城、酒店、毗邻大学区,另外还穿插着两条休闲美食街,可以说是寸土寸金之地。

青岛东部商圈繁华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金融保险行业、高档购物中心首选的目标地点,吸引了大量的私营业主、高收入白领、公务员和旅游者、外国友人,截止2005年十一黄金周青岛市旅游局统计的当年的旅游人数已过千万,东部商圈作为引领青岛居民消费时尚的重要场所,聚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而产生强大的集群效应。随着青岛商业和旅游经济的大力发展,青岛东部商圈将焕发出更大的经济魅力。

东方瑞士

青岛背山面海,到处绿树浓荫,气候十分温和宜人。每年夏季只有65天。夏季最热的8月份,气温只有25.1摄氏度。人们称青岛为“避暑胜地”、“夏季的天堂”。

作为旅游城市青岛,有着三里河等新石器时代遗址,齐长城、田横岛、琅邪台、珠山石窟等著名古迹;崂山的险峰异石与市区的海滨风光又形成无数胜景佳区;有那罗延窟、白云洞等神异的洞府;有太乙、神水、金液等名泉清溪。古代名人如郑玄、张三丰、李白、顾炎武、蒲松龄、高凤翰、康有为等的履迹遍布各地,留下了华美的诗文。盛夏季节,各海水浴场入浴者,经常一天达几十万人次。新建的宾馆拔地而起。昔日德国提督的官邸和恭王府,也已对外开放。

青岛是富饶的,也是美丽的,正如陈毅同志在<<初游青岛>>诗中所说:“试看海天青,其青照市廛。试看松柏青,其青染峰峦。”
海上仙山

崂山因僻处海隅,山陡林密,景色奇丽而不易登临,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海上仙山第一”。种种神奇的传说和故事至今流传于青山秀水之间。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到过崂山。唐玄宗曾派人进山炼长生之药,并把崂山改名为“辅唐山”。历史上的崂山曾是道教的一个重要传播地。最盛时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山上的太清宫建于唐朝末年,太平宫、上清宫建于宋朝初年,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目前山中唯一僧舍是华严寺,建于明末清初。

由于历代帝王的赏识,著名道士的推崇,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名士纷纷慕名来到崂山,其中有李白、苏东坡、文徵明、顾炎武、郑板桥、蒲松龄、康有为、郁达夫等。

八大关风景区

八大关是青岛最好的地方,街道纵横,左右交叉,状若棋盘,更难得是清净。另外这里一路一木,一木一林,其间有无数世纪初别墅式的欧式建筑,有如欧洲小镇,静雅宜人,若起一个大早,漫步松树丛中,走向海风响处,更有无限惬意。

最新住房政策

限制多套房及非本地居民贷款

对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一般商品房的计税毛利率由15%调至20%

非普通住宅(含别墅)和非住宅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由1%调至2%

市区新增建设用地中保障性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配建比例不得低于20%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