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鲤长棘吻虫病

最近更新:2023-02-01

鲤长棘吻虫病 Rhadinorhynchiosis of Common Carp

症状 鲤长棘吻虫通常寄生在前肠,数量多时可延及全肠。少量虫体感染时,鱼体局部病灶有炎症,一般症状不明显,大量感染时,虫数可有几十至百余个,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能穿透鱼的肠壁而引起鱼的死亡; 有时因虫体的大量寄生而将鱼的肠道堵塞,造成阻梗,病鱼丧失食欲,鱼体消瘦,出现贫血现象,逐渐死亡; 亦有因鲤长棘吻虫感染并发出出血性腐败病而加速病鱼的死亡。

危害性 鲤长棘吻虫病主要危害池养的2龄鲤鱼,其他鱼类虽有寄生,但并不显发病症状。病原分布较广,从东北的辽河到长江流域均有发现,但引起流行病例并不很多。发病期为5~7月。

病原 病原体为鲤长棘吻虫 (Rhadinorhynchus cyprini Yin & Wu,1984) (图10-4-34)。虫体短柱状,身体近后端三分之一处最宽大。吻部细长,具吻沟12纵行,每行有约20~22个,前端的钩大于后端的钩,腹侧的钩大于相对的背侧的钩。颈部短,吻鞘细长,并常在其前端和末端处各有一膨大成球的部分。神经节位于吻鞘前端膨大部内。吻腺极长,并盘转曲折几乎布满身体前部的空间。身体前部狭细如颈,外被体刺,体刺排列不规则,每个刺外包有一层薄膜,形成圆锥状的钟罩。身体其余部分为较粗的筒状,光滑无刺。雄虫体长8.4~11.5mm,精巢长卵形,前后排列; 雌虫体长19~28mm,体内充满卵巢球和细长梭形的卵。成熟的虫卵被剑水蚤或端足类吞食后,孵出的幼虫钻过肠壁到达体腔中,经过棘头蚴、前棘头体和棘头体三个阶段。感染有幼虫的剑水蚤或端足类被终宿主鲤鱼吞食后,就在其肠道内发育为成虫。剖开鱼腹,用常规方法剪开肠壁,刮下肠黏液,用玻片压片,在解剖镜下检查有无虫体,并统计其数量。

防治方法 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水体成0.3×10-6浓度,可杀死中间宿主。敌百虫口服治疗。每50kg鱼用15~20g 90%晶体敌百虫拌饵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续投喂3~6d,有较好的疗效。

鱼病的种类、特征和治疗相关技术

中华鳖病毒病
鲤痘疮病
弧菌病
细菌性烂鳃病
水霉病
鳃霉病
车轮虫病
鲢四极虫病
鲢疯狂病
锥体虫病
头槽绦虫病
血居吸虫病
复口吸虫病
鲺病
对虾病毒病
青鱼出血病
竖鳞病
细菌性肠炎病
小瓜虫病
斜管虫病
鲤单极虫病
银鲫碘泡虫病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
鳗居线虫病
鲤长棘吻虫病
指环虫病
中华鳋病
鳗鲡出血性开口病
草鱼出血病
打印病
毛管虫病
半眉虫病
肤孢虫病
鳗鲡两极虫病
艾美球虫病
鱼波豆虫病
似棘吻虫病
鲤蠢绦虫病
三代虫病
狭腹鳋病
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细菌性败血病
赤皮病
杯体虫病
石斑鱼瓣体虫病
尾孢虫病
鳙碘泡虫病
颤动隐鞭虫病
鳃隐鞭虫病
嗜子宫线虫病
侧殖吸虫病
鱼怪病
锚头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