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棘胸蛙人工繁殖

2023-03-06

棘胸蛙俗称石鸡,是生长在山溪中的珍贵两栖动物。

繁殖池 水泥池、三合土地、石砌池或土池均可用,面积以5~10平方米为宜,池周围建有1.5米高的防逃墙,池深0.5~0.8米,水深0.3米左右。池内设置小岛和人工洞穴,可用水泥砖或陶瓷管等做成,洞穴的洞口和内壁力求光滑。洞深25~40厘米,洞内适当宽敞,以便于产卵和着卵,因人工洞穴都淹没在水中。繁殖池要求水源方便,有缓流水不断流经池内,水质清新。池面上空应搭设遮荫棚,防止日晒升温。根据生产规模,可准备1~3日繁殖池备用。繁殖池在使用前应清除敌害,并用生石灰水或漂白粉溶液消毒,然后清洗干净,备用。

种蛙选配 尽可能选用体重在200克以上的雌雄亲蛙作配种用,要注意性成熟度良好。鉴别种蛙性腺发育的成熟度关系到催产率的高低。盲目的选配种蛙既浪费催情药物,又影响催情产卵效果,目前从外观不易准确加以鉴别。

性原形态:雌蛙的卵巢位于体腔的背侧面,包括卵块、输卵管和少量的黄色脂肪体。发育好的卵巢可占据体腔空间的1/3~2/3。卵巢内大小不同的卵粘连成块,卵块、输卵管由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卵粒为圆粒形。同一个卵巢内,经常存在着不同发育程度的卵球,大、中、小卵球分批交替发育成熟。可见棘胸蛙卵巢里卵的发育是分批发育、分批成熟、分批产卵的多次产卵类型。卵块的颜色和体积也随着发育程度而变化,颜色由灰黑色向灰黄白色渐变,体积由小增大。输卵管的发育与卵巢发育具有相应关系。输卵管呈乳黄色。其发育过程是由细小变粗大,弯曲增多。卵巢退化变小,输卵管也萎缩变细。左右输卵管开口于体腔前端,成熟的卵球跌落在体腔内。通过腹腔肌肉运动(挤压)和卵球自身的滚动,卵球从输卵管口进入输卵管内,然后经泄殖腔排出体外。棘胸蛙的卵属端黄卵。

精巢(即睾丸)的形态似圆棒形,或长瓜形和长茄形,黄白色,左右成对。大都为一长一短,少数为基本等长。精巢长大多为1.7~3厘米,粗为0.3~0.6厘米。有的精巢前端有黄色脂肪体。成熟较好的精巢,表现为粗长圆满,一对精巢重达1~1,5克。剖切时内有无色精液。

催情产卵 繁殖季节5~9月,5~6月是繁殖盛期,水温变化为16~21℃。达到性成熟的雌雄蛙可以自行抱对和发情产卵,卵在水中粘附在水泥砖洞穴内壁,若干天就可孵出蝌蚪。

为了使产卵成批、整齐一致,提高繁殖率,并有利于卵的孵化和蝌蚪培育,采用人工催情的方法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即给选配的雌雄种蛙注射促性腺激素。注射的激素采用鱼用LRH—A和HCG两种,单独使用和混合使用。注射剂量是每只雌蛙注射LRH—A10~12微克,或LRH—A5~8微克加HCG500国际单位,雄蛙均减半,采用一次注射法。将配制的药液按剂量从腹部皮下注入体内,然后将蛙放入准备好的繁殖池内等待发情产卵。一般在当天下午4~5时注射,第二天黎明前后即发情产卵(发情过程可缩短,)水温在16~20℃,效应时间12~16小时,也有拖延到第三天清晨前才产卵。卵产在水中粘附在水泥砖洞穴内壁和池壁上。

孵化管理 将粘附有受精卵的水泥砖移入预先准备的孵化池中孵化;也可将粘附在池壁(水泥池壁)或其他着卵物上的卵细心取下,置入小型网箱内孵化。上述两种孵化都要求将卵安置在水质清新、有微流水、溶氧充足的池内。5月份,水温变动范围在16~21℃,经8~12天(昼夜)全部受精卵即可孵出蝌蚪。孵化中要注意经常清洗掉卵胶膜上的附泥,保持清新良好的水质,定时观察胚胎发育的情况。刚孵出的蝌蚪体色呈黄灰色,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后侧具有外鳃,全长11毫米。在躯干的腹面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孵出4~5天内可以不摄食,靠体内卵黄囊提供营养,维持生长和发育。网箱里的蝌蚪孵出3天即可移入培育池培育,或在孵化池内就池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