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四角蛤蜊养殖

2023-03-06

四角蛤蜊是渤海湾南部潮间带的主要经济贝类之一,其肉不仅可食,还可用作对虾、禽、畜的鲜活饲料。

生物学特性 四角蛤蜊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蛤蜊科,蛤蜊属,为埋栖型贝类,多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的泥砂滩中,适盐范围是13.6~37.05‰。1龄个体平均大小(壳长×壳高)24.5毫米×22.6毫米,平均体重4.50克;2龄个体平均大小32.0毫米×28.8毫米,平均体重10.9克;3龄个体平均大小34.3毫米×30.8毫米,平均体重13.24克。由于4龄个体较少,难以测得平均数值,只测得4龄最大个体为38.8毫米×33.3毫米,体重为17.38克。壳长和鲜贝重的关系呈幂函数,可用W=aLb表示。壳长与壳高及壳高与壳宽之间直线相关。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3月中旬水温上升到5℃左右时贝壳开始生长,随着水温上升,贝壳增长速度逐渐加快,6~8月是快速生长期(水温20~27.5℃)。10月至翌年4月生长速度慢,尤其是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水温在5℃以下)生长处于停滞状态。软体部的生长情况同甲壳相似,不同的是在3~4月和10~11月增重较明显。为雌雄异体,外形无第二性征,雌雄生殖腺均呈乳白色,一年性成熟。1龄贝怀卵量80~120万粒,2龄贝怀卵量120~200万粒,3~4龄贝怀卵量200~300万粒。繁殖期为1年2次,分别是5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7月下旬至9月中旬。其性腺发育可分为如下4个时期:休止期:性腺呈树枝状稀疏分布在内脏表面;滤泡较小,直径为97~113微米。增殖生长期:性腺覆盖于整个内脏表面呈葡萄状分枝,排列紧密,其中内脏背部性腺较肥厚;滤泡逐渐增大,直径为163~195微米,滤泡内有大小不等卵子,多数呈长梨形,长径为81~98微米,短径为33微米。成熟期:性腺饱满肥厚,包围整个内脏;滤泡增大,排列紧密,直径为243~276微米;滤泡内卵粒明显可见,卵子有长梨形和圆形,前者长径约146微米,短径约50微米,后者卵径65~81微米。生殖期;性腺肥满度减退,结构疏松,局部出现空隙;滤泡开始缩小,直径为178~211微米;卵粒多数圆形,卵径81微米左右。

养殖 四角蛤蜊苗种是指1岁以内和壳长2厘米左右的贝苗。采捕季节应在春冬、初夏或秋季。采捕方法可用脚踩或耙子耙,贝苗受踩受耙露出滩面而拾之。运输日期应根据当时气温高低,在耐干范围内运到,运输中最理想的是用筐或草包装运,切忌连蛤带水堆积在船仓内,以免造成大量死亡。养殖场地应选择底质以细砂或泥砂为主(含砂量在60~80%)、风浪较小,平坦、稳定的中低潮区海滩。场地选好后应进行平整除害,用高0.5米左右的化学纤维网片把整个养殖地围起来,较大的养殖场地还应再用网片隔开,分为若干小区,以免四角蛤蜊移动时堆积在场地一端。幼贝放养密度应视养殖目的和海区状况而定,属于暂养的,密度可大一些。一般养成中投放壳长2厘米的幼贝(每千克500个左右)时,每亩可控制在500~700千克。

播苗可在潮水退出滩面时进行,将幼贝均匀地撒在滩上。亦可在涨潮时用船装运幼贝至预先插好标记的滩涂上均匀撒播。养成期要防灾、防害、防逃。大风暴雨之后要检查拦网情况,若四角蛤蜊因风浪翻滚成堆应及时疏散。对养殖区内的敌害性螺类、鱼类、蟹类和鸟类要经常采捕或驱赶。一般春天播放体长2厘米的幼贝,秋后体长可长至3厘米。四角蛤蜊长到3厘米左右便可收获。除繁殖期外,其他时间均可采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