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魁蚶起捕

2023-03-08

用蚶耙网起捕。单船曳动蚶耙网,靠框架张开网口,并在船的牵引下形成力矩,由耙齿将蚶体从海底泥砂中掘起,以一定的速度连续不断地掘动前进,滤去泥砂,将蚶体络入网中。

蚶耙网结构 蚶耙网是由桁架,网袋和叉纲三部分组成。桁架由圆铁焊接而成。它由横杆、底托架、耳环架、耙齿四部分构成。桁架、耙齿使用的圆铁规格因渔船马力而异,随渔船主机马力增大而增大,横杆的长度亦适当增长。齿距即相邻两耙齿的中心距,是决定捕捞魁蚶规格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捕捞达到性成熟3龄以上的蚶体为准,齿隙须小于4龄蚶的体宽,考虑到耙齿圆铁的直径,齿距为60毫米为宜。其规格如表。

蚶耙网结构

 渔船(马力) 框架直径 横杆长度 齿距 齿数 齿径 齿长
 20~80  25  1500~1700  60  26~28 12~15  380~480
 135~185  30~33 1800-2000   60  31~34  17  380~480

网袋用30×3股乙纶网线编结而成。目大2a亦是决定捕捞魁蚶规格的关键,以捕捞性成熟3龄以上的蚶体为准,其周长须小于4龄蚶经壳顶沿中心放射肋的截面周长,计算的结果与实践相符,以90厘米为宜。网口周围目数依框架周长而定。计算方法如下:网口周围目数N=M/E1.2a。M为框架网口周长;E1为网口纲装配系数;网袋长2.5米左右。

编织时以网口周围目数为起头目数,将其分十道缝,每织15行(节)一杀,共杀两次,以后直编21行(节)即成。先将缝好的网片纵缝成筒,在其大头穿入直径10毫米的乙纶绳作为口纲,按E1=0.62扎好,然后均匀绕缝在框架上,网袋末端用束纲系牢。

叉纲使用直径25~30毫米的乙纶绳一条。双用,两端系在耳环架上边平直部与圆弧交接处,单长与框架的模杆长度相等,在中点作鼻扣,系一转环,同曳纲连接。

作业技术及注意事项 起捕魁蚶为单船作业,一般拖一至数耙。曳耙数量依船舶主机发出的有效拖力而定,20~40马力船拖两个,80马力船拖3~4个,100马力船拖6个,135~185马力船拖6~8个。曳拖耙船采用臂拖作业方式,靠横杆支出曳纲,由横杆上的开口滑轮导向,将曳纲固着在船上相应的地方。曳杆设置,左右须对称,长度自尾向首递增,公差2米左右。放耙,起耙都为双,务必左右对称。连续不断的作业,一般每隔1~1.5小时起耙一次。放耙时要防止网袋搭在框架上。曳行中要时刻注意各耙的行动,一旦拉挂要立即起耙。发现各耙行动不协调,要立即起耙。对异常者进行调整。

提高蚶耙起捕性能的主要技术数据如下:①曳纲长度。曳纲采用直径7~9毫米的钢丝绳,其长度必须依据作业渔场水深而定,一般为水深的1.7倍左右。在软底质渔场作业曳纲可适当减短,约为水深的1.5倍;在硬底质渔场作业,曳纲可适当加长,约为水深的2倍。②蚶耙曳行速度。一般1.8~2.0节。在硬底质区作业,应适当减车降低蚶耙曳行速度;在软底质区作业,应适当加车提高蚶耙的曳行速度。③蚶耙的掘动频率。要保持在50次/分左右。掘动频率的高低,是检查蚶耙运动是否正常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求每个船长要象中医那样给每个耙子“试脉”,靠手感检测耙子的掘动频率是否标准。不标准就得立即调整。调整的方法是移动叉纲在耳环上系结点的位置,若掘动频率低于标准数就向前移系结点,一次位移2厘米左右。反之,向后移,一次位移同上。

另外,在作业过程中,常因碰撞,耙齿的间距和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因此,要用两根直径35毫米、长度为0.8米的无缝钢管作板手,对耙齿进行扶正复原调整,以保持形状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