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锯缘青蟹人工育苗

最近更新:2023-01-31

锯缘青蟹俗称青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青蟹属。在我国分布于浙江以南沿海。其繁殖季节在3~10月。

亲蟹培育

选择生殖腺丰满,附肢齐全,活力强的雌蟹作亲体。用10~20立方米的水泥池或小型土池为培育池。以新鲜的文蛤、方格星虫或杂鱼虾为饵料,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10%。在水温24~28℃,盐度19~26‰,日换水量为80%的条件下,经10~20天培育,多数雌蟹抱卵。抱卵蟹再经10~12天培育,胚胎外观颜色由黄色变为棕黑色,镜检胚胎膜内幼体心跳在每分钟150次以上,预兆幼体即将破膜而出。此时将抱卵蟹移入孵化池。

幼体孵化

用溶积为1立方米或2立方米的水泥池或玻璃钢水槽为孵化池。经消毒处理后,加入过滤海水,同时投入一定数量的小球藻或扁藻和一定量的轮虫。移入待孵的亲蟹后,缓缓充气。移入池的第二天早上6~8点钟即可孵出幼体。

幼体培育

用20~30立方米的水泥池或大型水槽作为幼体培育池。幼体孵出后,停止充气20分钟,活力弱的幼体下沉池底,选出池水上层活力强的幼体移入培育池培育。培育密度为每立方米2~4万尾。青蟹幼体破膜出来为蚤状幼体,要经过六期发育变态才变成仔蟹。前五期为蚤状幼体期,第六期为大眼幼体,由大眼幼体蜕壳变态为仔蟹。幼体培育的全过程,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pH值在7.8~8.4之间,盐度为20~26‰,水温在24~30℃之间。各项因子要相对稳定,任何一项急剧变化都会引起幼体死亡。充气量的调节,在蚤状幼体Ⅰ期至Ⅳ期为弱充气;蚤状幼体Ⅴ期稍加强;大眼幼体及仔蟹期为强充气。培育期间各期幼体池的换水量及换水网目为蚤状幼体Ⅰ期至Ⅱ期每日添加水,其量为总水量的20%;蚤状幼体Ⅲ~Ⅴ期每日换水30~40%,换水网目为80目;大眼幼体期日换水量50~60%,使用网目为40目;仔蟹期日换水量为60~70%,使用网目为18目。青蟹幼体破膜出来后即需摄食饵料,培育过程的饵料系列为蚤状幼体Ⅰ~Ⅱ期,投喂轮虫,日投饵量蚤状幼体Ⅰ期为每尾幼体24个,蚤状Ⅱ期为每尾幼体30个;蚤状幼体Ⅲ~Ⅴ期投喂卤虫无节幼体,蚤状Ⅲ期日投喂量为每尾幼体40个,Ⅳ期为每尾幼体80个,Ⅴ期为每尾幼体100个;大眼幼体期和仔蟹期投喂杂鱼虾肉或文蛤肉的肉糜,日投喂量大眼幼体期为幼体体重的200%,仔蟹期为幼体体重的300%。幼体培育的全过程均加入小球藻或扁藻。使池水呈浅绿色,一方面作为饵料的补充,另一方面可调节水质,使幼体环境相对保持稳定。在水温24~30℃之间,从蚤状幼体Ⅰ期至仔蟹Ⅰ期约需23~25天完成变态过程。在幼体培育过程中,要经常镜检幼体生长发育情况,做好日常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要定期投放防菌类药物预防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