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罗氏沼虾

最近更新:2023-01-31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脚大虾

目录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简介

罗氏沼虾属长臂虾科,沼虾属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地区,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易于饲养以及养殖生产周期短等优点。我国于1976年从日本引种,进行繁殖推广。

形态特征

罗氏沼虾的躯体比对虾粗短,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头部和胸部愈合成头胸部。头部5对附肢为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和第二小颚,胸部8对附肢为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和第一至第五对步足。腹部除第七节(尾节)外,各具有1对附肢,其中第一至第五对为腹足,第六对附肢与尾节构成尾扇。罗氏沼虾的体色呈淡青蓝色,间有粽黄色斑纹,雄虾第二步足特别发达。多呈蔚蓝色。

生活习性

幼体阶段能在盐度8~22‰的半咸水中发育生长,小虾和成虾适于在淡水和低盐并半咸水域中养殖。生长适温为25~30℃,最低温度下限为14℃,最高温度上限为35℃。栖息习性,白天多隐蔽而活动较少,但在投饵时也行觅食。夜晚则活动频繁,觅食、产卵多在夜间进行。罗氏沼虾对水温和水中溶氧量的变化很敏感,水温下降到18℃时,活动减弱;16~17℃时,反应则变迟钝;14℃以下,持续一定时间就会冻死。当水中溶氧量低,造成浮头时,即集群于岸边,反应迟钝,严重时窒息而死。

食性

食性杂,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要求的食物组成也不同。刚孵出的蚤状幼体至第一次蜕皮之前,以自身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物质;经第一次蜕皮之后,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在人工养殖情况下,主要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经4~5次蜕皮之后,个体逐渐长大,可摄食煮熟的鱼肉碎片、鱼卵、蛋品以及其他细小适口的动物性饵料。经淡化(逐步适应淡水)后的幼虾,则变成杂食性。在幼虾阶段,主要是以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水生蠕虫以及有机碎屑、幼嫩植物碎片等为食物。到了成虾阶段,食物更杂,包括水生昆虫幼体、软体动物、小鱼、小虾以及鲜嫩的水生植物、藻类等。在养殖过程中,虾类在饲料缺乏而又饥饿的情况下,会以刚蜕壳、活动能力弱的虾为食,出现同类互相残食现象。罗氏沼虾的摄食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水温的影响,水温20~30℃时摄食旺盛,当水温降至18℃以下时,则进入越冬期。这时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以保护其安全越冬。

蜕壳和生长

蜕壳与幼体发育、幼虾和成虾生长、附肢再生以及亲虾产卵繁殖等都有直接关系,都是通过蜕壳来实现的。因此,幼体的蜕皮和成体的蜕壳,几乎是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之中。蜕壳可分生长蜕壳、再生蜕壳和生殖蜕壳三种。生长蜕壳是生长的标志,幼体每蜕皮1次,就进入一个新的发育时期,幼虾或成虾每蜕壳1次,体躯随之增长。一般小虾蜕壳较频繁,每蜕壳1次,体重可增加20~30%,随着个体长大,其蜕壳的间隔时间延长。再生蜕壳只是附肢再生复原,这种蜕壳,体重不会有多大的增长。生殖蜕壳是雌虾在交配产卵前所进行的一种蜕壳,蜕壳后腹肢基部出现着卵刚毛,这种蜕壳体重并没有增加。蜕壳多在夜间进行,蜕壳整个过程仅需数分钟。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虾苗经5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长达8~9厘米,平均体重20~35克。最大个体,雌虾长达11~12厘米,体重50~60克,雄虾体长14~15厘米,体重9~10克。若将越冬后的幼虾(体长5~3厘米)在春天放养,养到年底,雌虾体长可达13~14厘米,体重60~70克,雄虾体长可达17~18厘米,体重达200克。成熟罗氏沼虾最小型雌性为体长8厘米,体重12克;雄性体长10厘米,体重25克。淡化虾苗一般经过1~5个月的饲养,就可以达到性成熟。

交配产卵

产卵期的长短,与气温、水温高低有关。广西南部地区,产卵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开始,11月中、下旬结束,以5~8月为产卵盛期。而在人工控温的情况下,可使罗氏沼虾提前产卵,只要将水温控制在25℃左右,给予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完全可以进行常年产卵、孵化繁殖的。

罗氏沼虾在雌虾临近产卵前才进行交配。交配前,雄虾主动接近雌虾,守护在雌虾身旁,不让其他虾靠近,此时雌虾行动迟缓,不久开始进行产卵前蜕壳,雄虾趁雌虾壳末硬化之前,用第二对步足抱住雌虾,腹部紧紧相贴,同时侧卧水底进行交配。交配时雄虾排出精荚粘附在雌虾第四、五对步足基部之间。雌虾交配后24小时内产卵,产出的卵与精荚放出的精子相遇,完成受精过程。排出的卵由粘膜相连成葡萄状,紧紧贴附在腹足刚毛上。一般经过20天左右完成胚胎发育,孵出蚤状幼体。

雌虾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产卵前,对光线反映迟钝,时而将背部隆起,腹部呈屈伸动作,时而伸直腹部,微微向前游动,很快将卵排出。排出的卵粘附在腹足的刚毛上,由于腹足的不断摆动,造成水流使受精卵得到充足的氧气。同时,雌虾经常用步足排除死卵和异物,一般经过20天左右,完成胚胎发育。如产出的卵不受精,则在二三天内脱落。

罗氏沼虾1年产卵多次,2次产卵间隔30~40天。在广东,1年可产卵4~5次,只要水温适宜,饵料充足,产卵次数还可以增加。每次产卵量,随雌虾个体大小和卵巢发育情况有所差异。一般体重32~64克的雌虾,其抱卵量为46800~88400粒,平均每克体重抱卵量为1061~1529粒。罗氏沼虾的卵为中黄卵,充满着卵黄,卵色由初产时的橙黄色逐渐变为淡黄、淡灰色,最后变成深灰色;随首胚胎发育,卵径也由初始的0.5~0.6毫米增加到0.6~0.7毫米。当水温在27~29℃时,受精卵经过3小时后开始分裂,6小时进入胞期,24小时进入囊胚期。胚胎发育至第八、九天时,开始形成蚤状幼体。胚胎发育到19~20天,蚤状幼体破膜而出。

罗氏沼虾幼体刚从卵中孵出时呈水蚤状,称蚤状幼体,这是罗氏沼虾整个生命周期中唯一在咸淡水中渡过的生活阶段。在此期间,幼体在盐度、温度、溶氧量和饵料等适宜的生活条件下,历时1个月左右,经过11次蜕皮后变态成仔虾,平均体长为6.54毫米,外部形态已与幼虾相似,能作水平游泳,营底栖生活,杂食性。经淡化后进入幼虾生长阶段,从此,在淡水中生活至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