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虾池水色

2023-03-08

虾池中因地理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变化使池水呈现不同的水色。水色是由阳光照射到水里后被水中颗粒扫射出来的颜色,其成因可分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两类,尤以后者和虾类关系最为密切。

理化因子 池底颜色的反射,新池池底呈黄色、淤泥池底呈黑色,反射后水呈色淡黄和黑色;水中溶解物,用硫酸铜水呈蓝色、溶解的铁离子水呈锈黄色;水中悬浮物,泥沙呈混浊的土黄色,有机物悬涂物成乳白色;天空光线的影响,阴暗的乌云和早晚的时候,光线不足、水呈暗色。

生物因子 水中生物大量繁殖时水的颜色就会变化,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水色。同一种生物其数量和营养状态不同,水色也不相同。细菌是极小的低等生物,大小约5微米以下,广泛分布在水中,池底及鱼虾身体上,水中细菌平时因个体太小,不易显示水色,大量繁殖时水呈乳白混浊状,接种光合细菌后水呈褐色。水中发光细菌在白天看不到,只有漆黑的夜晚,才能看到发出的弥散型磷光、呈淡绿或蓝色。硅藻是虾池中常见的藻类,主要有角毛藻、骨条藻等。硅藻色素合叶绿素a、叶绿素c、硅藻素、叶黄素。细胞呈褐色或金黄色。水中繁殖过多水色由黄褐色变为深褐色、酱褐色。硅藻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较少。虾池中分大型附着性绿藻和小型浮游绿藻,前者包括浒苔、刚毛藻和石莼等,后者主要有小球藻、衣灌、扁灌、盐藻和栅列藻、绿藻细胞合叶绿素a、b,故呈绿色,营养充足水呈翠绿色,繁殖过盛呈墨绿色,死亡时由墨绿骤然变清,藻体沉淀或死亡。大型绿藻旺生时能使池水变清。甲藻也是虾池中常见的藻类,主要有裸甲藻,大量繁殖时水呈混浊黄褐色或酱褐色,有些甲藻夜间受剂激能磷光,夜光虫也是甲藻的一种,晚上发点点蓝光,清晨易在池角堆积,呈粉红色粘粥状。蓝灌在虾池的很多。主要有颤藻、鱼腥藻、微囊藻、蓝球藻等。蓝藻色素有叶绿素a和蓝藻素,大量繁殖时水呈蓝绿色,鱼腥藻多时呈黄绿色,颤藻多的时候,水面易产生“滩皮”,沉到池角呈黑色淤泥。虾池中原生动物很多,主要有纤毛虫、砂壳虫、腹毛虫等。平时原生动物为通体的透明的单细胞动物,大量繁殖时水中有雾蒙蒙的灰白色云雾耱,也有时呈灰色,红褐色。虾池中主要轮虫是臂尾轮虫,数量少时不显颜色,多的时候水中有洗红色云雾状,纯净的轮虫为桔红色。池中鱼、虾等也都会影响水色。近年来移殖沙蚕和混养扇贝,杂色蛤、缢蛏等。数量过多时会将池水中浮游植物消耕贻尽,使水清彻见底。大型高等植物也会使水变清。

水色判别 观察水色变化与判断水色的好坏是养虾技术中重要环节。正常水色包括淡褐色、黄褐色、深褐色、黄褐色、翠绿色和深绿色,以及光合细菌的酱褐色。以上水色主要是由硅藻和绿藻繁生的结果,对虾在这类水色里长得肥壮结实,体表光滑,体色微白而略透明,弹跳有力,生长迅速。一般水色有酱褐色、墨绿色,以及由甲藻繁殖引起的褐色、蓝藻繁殖产生的蓝绿色,在这类水色中,对虾长得瘦弱,表皮发涩、色素呈麻粒状,甲壳显得厚而发硬,弹跳无力,生长受阻。最差的水色包括清水、灰水和红水。对虾在这类水中极易死亡;不宜养殖。应该说明,判断水色的好坏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应该全面地观察,必要时最好做水生生物的定性定量的观察,结合生物学知识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水色调节与控制 为了控制对虾池的正常水色。必须经常调节池水的水质,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施肥。早期虾池中水质贫瘠,浮游生物不易繁殖,常采用施肥来繁殖生物。注水。浮游生物繁殖到一定数量时容易造成大量死亡,注水就可避免突然死亡。接种。有时对虾池中生物种类并不理想,可以将池水排干,再从附近虾池引进较好的池水,以改善生物种群。抑制。利用生物之间生存竞争的规律有意识地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如繁殖光合细菌以抑制病菌的孳生,或繁殖浮游生物、降低池水的透明度,使底栖的大型水生植物因缺乏阳光而衰亡。药物控制。用生石灰、漂白粉或硫酸铜杀死水中的有害生物,或控制水中生物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