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虾塘混养青蟹

最近更新:2023-02-27

虾塘中进行对虾与青蟹混养,从生态学角度看,是一大禁区。虾蟹相互为敌,互相残食。大蟹吃虾,而小虾也能吃掉正在蜕壳期的成蟹。但只要措施得当,善于解决二者之间予盾,同样能取得对虾、青蟹双丰产,且大幅度提高对虾塘综合利用的整体效益。

虾蟹习性差异 对虾与青蟹均属于甲壳类生物。摄食饵料及摄食方式基本相同,对水域水域环境的盐度、温度、pH值也相似。但他们间也有所差异。虾为底栖,而蟹以穴居为主。虾以早晨与傍晚活动最多,而蟹却白天穴居,夜晚觅食。对虾生命周期仅1年,一生蜕壳50余次,生长快,而青蟹周期在2年以上,蜕壳次数比对虾少。

虾塘环境 实行虾、蟹混养,必须根据两者不同的生态特性,对常规虾塘进行适当改造。底质系泥质为主的泥沙质塘底。水深在1.2米以上,换水能力在20%以上。水质温度不低于20℃,适温范围在14~32℃之间。池中需挖1~2条纵沟或横沟,沟宽2米左右,沟深0.5米,以利青蟹生存与放水收捕。同时在滩面多筑小坝、垒土堆或在滩面投些瓦片、竹筒、石块等,或者在水体中繁殖一些水草,还需在沟壁、小坝和土堆挖一些“∧”型的洞穴,其目的是防止青蟹在蜕壳期间,因完全失去活动能力而成为对虾的摄食对象。防止青蟹越坝外逃,可用旧渔网或油毛毡筑成矮墙,高度为0.5米,或用6.5米×1.5米的薄水泥板贴在塘壁上,向内一面抹光滑,效果佳且经久耐用。

苗种放养 对虾放苗可分为春苗和夏苗。春苗为中国对虾,于3月上、下旬放苗,每亩密度2.5~3万尾,至6月底或7月初起捕。头苗以长毛对虾或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在第一茬中国对虾未收捕之前,先在暂养池中培养20天左右,然后于7月上、中旬陆续放入养成池,每亩密度一般在1万尾左右,虾体在3厘米以上。由于各地青蟹繁殖季节不同,故放苗时间则不宜统一规定。如广东省青蟹繁殖期分农历2~4月与8~9月,广西与福建均为3~10月,浙江南部为3~8月。根据青蟹天然苗种情况,亦可分夏苗(6月~7月)与秋苗(9~10月)。夏蟹苗体重10~20克/只,亩放养密度300~350只,如放养100~150克/只的小青蟹进行育肥,每亩密度以100只左右为宜。饲养得好30天左右可达商品规格,可随收获随投放,1年可收3~4批。青蟹苗种放养前需严格选择。选择蟹苗躯体完整无伤残,步足齐全,如有外伤者放养后常患腹脐水肿症,死亡率达70%以上;剔除蟹奴和海鞘等寄生物;排除病蟹,从步足基部肌肉色泽来辨别病蟹,强壮的蟹其肌肉呈肉色或蔚蓝色,肌体关节间和肌肉不下陷,病蟹肌肉呈红色或乳白色,肌体关节间肌肉下陷,无弹性。

投饵方法 虾、蟹的饵料主要以小杂鱼、虾、藤壶、招潮蟹和人工配合饵料等,掌握投饵方法是避免虾蟹互食的重要手段。一是要投足量且撒播均匀,池边也要撒播。但不宜定点投喂,以防蟹、虾争食而打斗死亡。二是根据虾、蟹不同的摄食时间,为满足青蟹夜间摄食需要,下午应迟投多投。每天投饵4次,时间分别分上午5:00~6:00;11:00~12:00;下午16:00~17:00;21:00~22:00,白天投全天饵料量的40%,傍晚夜间投60%,如水温高于32℃或阴雨闷热天气,或水质变坏时,要适当减少投饵次数与投饵量。三是为错开蟹、虾争食,应先投粗饵,后投精料,即先投剁碎的招潮或藤壶,后投小鱼、虾、贝等鲜活饵料或配合饵料。四是灵活掌握投饵量,仔虾前期食量大,约占其体重的100~200%,应投颗粒小适于仔虾的饵料,随着个体的增大而适当减少。1~5厘米的虾苗,每天每万尾投鲜小杂鱼1.5~5.4千克或配合饵料(干重)0.4~2.5千克,青蟹饵料投量以每天50千克青蟹投小杂鱼虾7~8千克或贝类(砸碎带壳)75千克。投饵量的掌握,主要是根据检查观察对虾和青蟹的体重、活动、摄食、水质、天气及换水条件等情况而决定。

日常管理 放苗前准备工作包括清池、消毒、除害、进排水以及施肥培养基础饵料等。养成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包括换水、巡池检查、生物测定等。除按对虾养殖管理的常规要求外,侧重抓好几个重要环节。及时调节水质,按常规养虾要求透明度30~50厘米,而进行虾、蟹同塘,其透明度控制在15~25厘米之间较适宜。此时水色面为绿豆汤色或嫩绿豆色,低于15厘米为棕绿色,容易发生“浮头”。如超过25厘米,虾蟹能互相看清对方,互相残杀机会增多,直接影响产量。注意逃逸时间,一般在夏、秋雷雨后由于雨前闷热,雨后塘内盐度突然下降,青蟹易结群逃跑,因而需加强巡检,并及时将池塘表层淡水排除,注意理化因子变化。掌握好进、排水,在投虾苗后,还未投饵前不必排水,只注少量新鲜海水,投饵后每天换水1/4~1/3,投放蟹苗后每日换水1/3~1/2,到中期后,遇高温或水质不好,加大换水量,一般换水量为2/3以上。

病害防治 虾病病害较多而防治办法也较普及。青蟹病害主要起因大多系水质恶化而引起,水温太高会生白斑病与红斑病;水太混浊易生黑鳃病;水肿病则是塘水盐度长期过低所致。现尚无有效药物疗法,即应及时转养或清除以免传染。至于蜕壳不遂症,系青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而不能蜕壳造成死亡。其防治方法,要使池水新鲜,饲料中投些含钙丰富的物质、添加一些甲壳类和蜕皮激素,对于初期白芒病可冲淡水降低比重救治。对于寄生在蟹体的蟹奴、海鞘及时剔除,并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洁,至于聚缩虫,茗荷儿的附着,可采取在1%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浴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