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西江鲮鱼

最近更新:2023-01-31

简介

鲮鱼是我国南方特有种类,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区)部分地区。在两广地区与鲢、鳙、草鱼合称为“四大家鱼”。西江鲮鱼是特指分布在西江流域的地方种群。

生态分布

西江鲮鱼栖息于江河底层,喜新水激流。不耐低温,水温在14℃以下,即潜入深水,不太活动,水温下降到7℃以下,即出现死亡。故鲮鱼的分布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食性

鲮鱼的口下位,上下颌具角质化的边缘。肠长约为体长的13.5倍。在天然水体中,鲮鱼除以其上下颌的角质边缘舐括水底岩石等物体上的附着物(着生硅藻、绿藻、丝状藻等)及摄食淤泥中的有机质外,还兼营与鲢相似的滤食方式。食物组成以浮游植物为主,但不能很好消化具厚纤维质的细胞壁或胶膜的种类。其余为有机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在池养条件下,鲮鱼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幼鱼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料。水温14.6~29.4℃时,食欲旺盛,水温过高或过低,摄食强度都有所减少。

生长

一种中型鱼类,生长较鲢、鳙、草鱼慢。3龄以前为幼鱼生长阶段,性腺尚未发育成熟,生长旺盛,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最大。3龄以后为成鱼生长阶段,生长较稳定,所消耗的大部分食物,主要用于性腺发育和脂肪积累上。因此,2龄以上的鲮鱼作为食用鱼价值较大。

繁殖

西江鲮鱼性成熟年龄为3龄,最小性成熟雌鱼体长22厘米,体重270克。性成熟的雄鱼胸鳍的第1~7根鳍条上有圆形白色的“珠星”,手摸有粗糙的感觉。头部顶有“珠星”出现,为微粒的突起,在强光下可以辨认出来。生殖季节过后,“珠星”即行消失,雌鱼周年没有“珠星”,全身光滑。西江鲮鱼的雌雄比约为1:1,但不同的体长组,性比各有所不同。雄鱼的比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下降。池养鲮鱼也有此规律。另外,鱼体大小均与性成熟系数和怀卵量成正比,在4~7月的生殖季节,集群洄游到产卵场的鲮亲鱼,在遇到大雨或江河水位上涨(0.37~2.12米)等生态条件刺激,一般在20小时左右,便会在产卵场中发育、产卵。在这一过程中,亲鱼会发出“咕咕”的奇特求偶声,有经验的渔民可根据这一求偶声判断出产卵群体的大小和产卵的位置。一般一个产卵过程要排卵2~3次。西江流域有鲮鱼产卵场数十个,其中较大的有桂平东塔产卵场和石龙三江口产卵场等。在人工繁殖中,产后鲮亲鱼经适当护理和强化培育2~3个月后又可成熟并产卵。鲮鱼的受精卵为漂浮性卵,吸水后卵径3.3毫米左右。在流水中漂浮发育,27.4~27.6℃下,15.5小时后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