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渔用饲料营养要素

最近更新:2023-02-01

渔用饲料是水生动物生长、发育的能量来源,是提高养殖业产量和质量的物质基础。渔用饲料由各种复杂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组成,其成分如下表。

渔用饲料营养要素渔用饲料成分表

水分 渔用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和代谢过程以及生命活动的维持,都离不开水。在各种渔用饲料中,水分含量的变动范围在5~95%之间。植物幼嫩时含水量多,随植物的成熟程度,含水量逐渐降低。籽实类一般含水量在10%左右,陆生的青绿植物一般含水量较多,水生的渔用饲料含水量高达95%以上。

蛋白质 水生动物饲料中最主要的营养物质,是评价渔用饲料高低的唯一标准。水生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需要较家禽、家畜要高。这是水生动物营养学上一个明显的特点。渔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是建立在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的基础上的。所谓最适需要量,通常以水生动物对生长所必需的、或对蛋白质最大积存所必需的蛋白质最低摄取量以及渔用饲料中所必需的蛋白质含有量来衡量。然而,这个量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求较高。主要常见的一些养殖鱼类,要求饲料中含蛋白质20~40%,比鸡、猪等需要蛋白质含量15~20%高一倍。同时,鱼类对渔用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也常因其鱼类的种类而有差别,一般来讲,动物食性鱼类(如鳗鲡)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植物食性鱼类(如草鱼)最低,杂食性鱼类(如鲤、鲫鱼)居中。不仅如此,就是同一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渔用饲料的蛋白质需要量也有所不同,鱼类的年龄越小(低龄期),对渔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需要量越高;反之,年龄越大,则需蛋白质越少。

水生动物对渔用饲料中所含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程度,由于种类、水温、摄食量和渔用饲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都比较强,特别对动物性蛋白质的消化率都在80%以上。在植物性原料中,用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豌豆、扁豆、花生饼等来喂养鲤鱼,也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

氨基酸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渔用饲料所含的蛋白质都不能直接被水生动物所消化吸收,必须经过酶的作用,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在水生动物体内再重新组成自身的蛋白质。氨基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需氨基酸,另一类是非必需氨基酸。凡是在水生动物体内能自行合成的的氨基酸,不一定从渔用饲料中摄取的,称为非必需氨基酸。而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而对于生长又是必不可少,必须从饲料中供给的,称为必需氨基酸。但是,非必需氨基酸也可从必需氨基酸转化而成。

常用渔用饲料中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约有20多种,其中有10种氨基酸是水生动物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在水生动物体内能产生不同的功能见表。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功能

名称

                        一般性质和生物作用
 赖氨酸  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促进创伤、骨折等的治
愈;增强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色氨酸  色氨酸代谢,变成菸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对色氨
酸起对抗作用;与维生素B6有密切关系。
 蛋氨酸  防止肝脏的脂肪浸润作用,使脂肪的代谢正常进
行,提高肝脏的解毒机能;可构成胱氨酸的母体;苏
氨酸对蛋氨酸有对抗作用。
 亮氨酸  对代谢来说,首先是转移氨基,最后成酰基辅酶
A,合成组织蛋白和血浆;亮氨酸对异亮氨酸起对抗
作用。
 组氨酸  物质的合成,特别是在肝脏内合成;在肠内酶的催
化反应中,起着辅酶作用;使血管舒张和血管壁渗透
性增强。
 异亮氨酸  与亮氨酸代谢相类似的机制,作为糖源的合成原
料。在肝脏、肾脏和心脏中进行各种酶的反应。
 精氨酸  在肾脏和肝脏内,由其他氨基酸间接合成,为正常
生长、发育所必需。
 苏氨酸  抗脂肪肝的作用,辅助效果。
 缬氨酸  作为糖源合成的原料,为神经系统所必需。
苯丙氨酸 作为体蛋白质、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合成原料;
可转化酪氨酸。

10种必需氨基酸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彼此协调,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但其比值必须与水生动物营养学上的需要相适应,换句话说,这10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适当,则饲料蛋白质转化为鱼体蛋白质的量也就越大,增肉效果比较高。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单一地投放某种氨基酸,这样,就会造成某些氨基酸缺乏,限制了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和协调,就会造成水生动物生长不良,饲料利用率下降。这种短缺的氨基酸,在营养学上称为限制性氨基酸。此时,如添加某些限制性氨基酸或混合某些含此种氨基酸高的饲料时,往往能比较明显地提高养殖效果。

在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某些渔用饲料蛋白质的某种氨基酸较少,某种氨基酸偏多时,如果将其单独投放的话,则其效果极差。若是将二种混合使用,就可提高其利用价值,称为氨基酸的互补作用。通过互补作用来提高饲料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不是单一饲料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相加的平均值。因此,饲养水生动物在投放渔用饲料时,除了要考虑渔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外,还应十分注意渔用饲料中氨基酸的平衡。

脂肪 水生动物对脂肪有特殊高的利用能力,其总的利用率可达90%,以作为水生动物体增重和部分能量消耗。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在渔用饲料中添加适量脂肪,可提高渔用饲料的可消化能量,又节约蛋白质。渔用饲料中所含的脂肪,不能直接被水生动物吸收利用,必须经过消化酶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水生动物所吸收,其中一部分作为能量消耗,多余部分在体内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作为营养不足或越冬停食后的主要能量来源。因此,投喂一定含量脂肪的渔用饲料,尤其在越冬前投喂含脂量较高的渔用饲料,提高水生动物体内的含脂量,可以减少越冬低温期内引起死亡。但并非渔用饲料中,脂肪含量越高越好,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在渔用饲料中大量添加脂肪,会使水生动物体内大量积累脂肪,显示肥胖的病态,使品质下降,影响食用价值,甚至会引起鱼体水肿及肝脏的脂肪浸润。脂肪容易氧化,氧化后产生醛、酮、酸等对水生动物有害的物质,可影响其生长,降低成活率,出现贫血、肌肉萎缩、分泌特异物、褪色、视觉退化等病状。一般渔用饲料中,其脂肪含量应控制在4~10%之间。

碳水化合物 渔用饲料中需要量较大的营养成分,它的生理功能是作为能量的来源,因此,在渔用饲料中搭配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也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碳水化合物可分为无氮浸出物(糠类、淀粉)和纤维素。无氮浸出物经过水生动物消化系统中酶的作用分解后被吸收利用,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般水生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较低,如果在渔用饲料中搭配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降低水生动物对渔用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影响食欲,阻碍生长;同时,由于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脂肪积蓄体内,就会影响肝脏的新陈代谢功能,造成脂肪肝(又称高糖肝)。因此,在渔用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应控制在20%(冷水性鱼类)和30%(温水性鱼类)之间为宜。

粗纤维虽然被认为是一种不消化的物质,但适量的纤维素能使渔用饲料的营养成分分布均匀,使渔用饲料与消化系统接触面积增大,能刺激消化管道的蠕动和消化酶的分解,也有助于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适量纤维素在水生动物体内能起到稀释剂和填充剂的作用,可将其他营养物质分开、扩散,增加与消化系统接触的机会,有利于粪便成型、排泄等作用。

维生素 水生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但不产生热量和构成机体组织,也不能从水生动物体内合成,必须从渔用饲料中摄取,水生动物虽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绝不能缺少。维生素是一种活性物质,在水生动物体内作为辅酶和辅基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如果缺乏维生素,体内某些酶活性失调,导致代谢紊乱,影响某些器官的正常机能,使生长减慢,削弱对疾病的抵抗力,甚至死亡。其主要功能如表。

主要维生素种类及其生理功能

脂溶性维生素

名称

             生物学性质和生理功能
 维生素A
(抗干眼醇)
 形成视网膜的紫红色杆状体,对于眼
症和夜盲症等有治愈能力;当缺乏维生
素A时,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会降低;促
进生长,保护上皮组织
 维生素D
(钙化醇)
 是抗佝偻病的因子,增加钙和磷的吸
收和代谢,与形成骨质、钙化等有密切
关系
 维生素E
(生育酚)
 防止维生素A、胡萝卜素、B族和脂
肪酸的氧化;抗贫血;与性机能有关,协
助保持生殖能力
 维生素K  促进血液凝固

水溶性维生素

名称 生物学性质和生理功能
 硫胺素
(维生素B1)
 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作用,起辅羧
酶作用,抗神经炎
 核黄素
(维生素B2)
 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呼吸和生殖、抗
口唇炎,有恢复疲劳的作用
 吡醇
(维生素B6)
 辅酶的成分,是氨基酸转移反应等的
催化剂;抗皮炎
 维生素C
(抗坏血酸)
 有利于生长和骨骼发育
 烟酸
(尼克酸)
 氧化还原的催化剂,抗神经障碍,抗消
化障碍
泛酸 微生物的增殖作用;作为辅酶A的成
分,在脂肪酸代谢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胆碱 乳化作用;抗脂肪肝
 叶酸  与营养性贫血和血球成熟有关,是辅
酶F的构成成分,参与蛋白质的代谢
 维生素B12  抗恶性贫血因子,是一切动物代谢所
必需,增强蛋白质的效率,有促进幼小
动物成长的作用
 生物素
(维生素H)
 糖、蛋白质和脂肪中间代谢产物中的
一种重要辅酶
 肌醇  与生物素之间有一定关系

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鲜活食物中,在天然水域中水生动物很少发现维生素缺乏症,往往是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水生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年龄、规格、种类、生长速度、环境限制、水温、饲料配方(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以及养殖方式等等,此外,还受到饲料加工方式和贮藏方法的影响。许多维生素怕热,有的维生素怕光和容易氧化或还原而损失。其中特别容易破坏的维生素是抗坏血酸和维生素A。前者即使在室温下贮藏,也要受到损失。在碱性条件下,受破坏的程度更大。优良的加工机械,良好的加工技术,正确的贮藏方法,尽量缩短贮藏的时间,可以使维生素的损失缩小到最低限度,这对养殖业来讲极为重要。

灰分 又称矿物质或无机盐类。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它不仅是构成水生动物身体骨骼组织的重要成分,而且是酶系统的重要催化剂,其营养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促进水生动物生长,提高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灰分在体液内以离子状态存在,可调节酸碱度,调剂水生动物与水环境的渗透压等。

水生动物体内的无机盐,主要是钙、镁、钠、钾、磷、硫及氯等7种元素,占体内总量的60~80%,此外还有微量元素,如铁、铜、碘、锰、锌、镍、铝等20多种。前者称常量元素,占水生动物体重的0.01%以上,后者称微量元素,占水生动物体重的0.01%以下。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通过渗透和扩散等多种途径,直接从水中可以吸收一部分无机盐。但是,无机盐主要来源仍然依靠从饲料中获得。所以,在饲料中投配无机盐时,应考虑到水中无机盐的状况。

钙、磷是构成水生动物骨骼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钙、磷的缺乏,会影响其骨骼的发育,产生软骨病相类似的畸形。含有过高的钾、铁、锌、铜、碘时反会延缓鱼类的生长。饲料中铜和铁的含量过低时,鱼类的血球数量就会减少。除钙、磷等以外,微量元素同样也是水生动物体内物质代谢中各种酶、辅酶或酶催化剂的组成成分,有节约饲料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参考资料

水产百科:https://www.59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