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过山鳅

最近更新:2023-03-15

简介

过山鳅过山鳅

即胡子鲶,主要分布于湘江上游的溪流中,体延长形,能耐低氧环境,且能蛇行穿越旱地,从这一水域移居另一水域。民间讶其这一特性,将之称作过山鳅。肉质腴美细嫩,多脂而滋味鲜甜,最为粤中食家所重,称“塘虱”,誉为天下第一河鲜。鱼纲胡子鲶科,为养殖品种的总称,体长从20厘米到50厘米枝状辅呼吸器,能直接呼吸空气,使鱼体离开水在空气中能存活2-5个小时。主产于我国长江水系淡水中。我州人工养殖胡子鲶较多,该鱼野生种为肉食性鱼,但家养种多为杂食性,生长快,由于有特殊的辅呼吸器,所以该鱼耐高密度池塘养殖。

形态特征

体延长,后部侧扁。头宽扁。口下位。眼小。须4对。体无鳞,侧线明显,较平直。背鳍很长,约占体长的 2/3,臀鳍也很长,均无硬刺,并不与尾鳍相连。胸鳍具锯状硬棘。尾鳍圆形。体棕黑色,腹部较浅。

产地及产季

分布于长江和长江以南各水体,亦为广东、福建等省的重要养殖对象。

生活习性

过山鳅过山鳅

胡子鲶属于底栖性鱼类,性情温和。它白天饱食后喜欢聚集于池底、洞穴和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和觅食。由于长期栖息于底层穴居环境,造成视觉退化,对外界食物、刺激、敌害等的感觉,主要依靠口周围四对发达的口须和发达的侧线系统及嗅囊。同时胡子鲶具有形似树枝状的鳃上辅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因此耐低氧能力很强。只要皮肤保持湿润,长时间离开水也不会死亡。

胡子鲶的迁徒能力很强,利用强壮的硬棘,在陆上支撑身体爬行,越过许多障碍物,从一个水体迁移到另一个水体去寻找新的生活环境。

胡子鲶属热带、亚热带性鱼类,耐低温能力差。当水温降到8-10℃,会造成冻伤,感染水霉病;当降到7℃以下时,则开始死亡。因此,胡子鲶在人工越冬期间,水温至少要保持在13℃以上。

胡子鲶在溶氧量为0.8毫克/升的水体中(一般鱼类要求水中溶氧量为1.7毫克/升)和PH4.8的酸性环境中(一般鱼类要求水中PH值为5.6以上)仍能正常生活,甚至在腐败发臭的水体中也能生存,但若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其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或导致多种鱼病的发生。

经济价值

肉细嫩味美,富营养,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血、滋肾、调中、兴阴之功效,故被视为滋补食品,为南方常见的食用鱼,也是出口港、澳的重要品种。养殖胡子鲶,因其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经济效益较高。

养殖技术

过山鳅过山鳅的养殖

附:革胡子鲶高产养殖

鱼种选择与放养

适宜养殖时间为4月下旬至11月上旬。池塘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待毒性消失后,每平方米放养3cm以上的鱼种20尾左右饵料丰富,养殖管理水平高,可放40尾左右。放养时,鱼种规格要一致。下塘前最好用浓度为2%的食盐水洗鱼种5分钟。

饲料的配制与采集

革胡子鲶食性杂,可就地采集各种动植物性饲料,如麦麸、饼类、玉米粉、米糠及鱼粉、螺蚌肉、蚕蛹、蚯蚓、小杂鱼、蝇姐、无毒昆虫、动物内脏等。投喂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应占 30%以上。菜饼有毒,喂前耍用25℃上的温水浸5~7天,待发出刺鼻气味后,用棍棒搅拌成糊状;也可将其粉碎,每 100kg加入2kg食盐,在水中浸泡 20分钟后投喂,螺蚌肉要去壳切细。蝇蛆用清水漂洗后再用开水烫死,方可投喂。还可灯光诱虫、人工育姐补充饲料。

“四定”投饲

在早晚各投饲一次,每100平方米水面设饲料台一处,投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准。一般投饲量为鱼体重的 8%~ 10%,摄食旺季应增为 15%,严禁投喂腐烂、变质、有毒的饲料。

防治鱼病水质对革胡子鲶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池塘水深一般保持在lm以上。若发现革胡子鲶不饿时仍张着嘴浮在水面,表明水体缺氧,应立即换水或加水。平时水面上放一些浮萍,供鱼摄食,净化水质。为使鱼味鲜美,捕捞前—个月内要勤换水,池底不留有异味的食渣。此外,革胡子鲶虽抗病力很强,但也会因水质不好,饲料变质等因素而发生鱼病或中毒。鱼病季节,可用1*10(-6)的漂白粉每半月泼洒一次;在饲料中拌些土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由动物性饲料为主改为植物性饲料时,要慢慢过渡,逐步改变,以防革胡子鲶患肠炎。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治疗方法与“四大家鱼’基本相同。

加强巡培,防止逃鱼

革胡子鲶水陆活动能力都很强,善爬行,能跳跃。下雨天气耍加强巡塘;发现漏洞或水流,要立即堵塞。
革胡子鲶最适水温为25~33℃,水温低于7℃就会死亡,因此在11月上旬前必须捕捞结束。另外,在放养期间应注意“间苗”,即捕大留小,这样一方面避免集中上市,卖上好价,另一方面避免大鱼吃小鱼,小鱼抢不上食的现象。革胡子鲶一受惊便潜伏泥底,一般不易捕捞,可在投饲前将鱼网沉于水底,待鱼集中摄食时,先轻后猛提起鱼网,捕起大鱼,将小鱼放回原他继续饲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