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Kur’ān
简介
又称《可兰经》,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伊斯兰法的最权威渊源。“古兰”一词原意为“诵读”,后专指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以安拉名义陆续颁布的经文。其被弟子默记或笔录于兽皮、树叶或石片、骨片上,经后人加工整理、汇编成集。共30卷,114章,6211节,以章节长短为序编排,除第一章序言外,均长者在前,短者在后。如按时间划分,可分为“麦加章’和“麦地那章”两大部分,前者约占2/3,后者约1/3;前者多涉及宗教信仰问题,后者涉及许多法律内容。
《古兰经》确立了伊斯兰法的基本原则。在经济上反对两极分化,鼓励救助穷人,反对放债取利、称量不公,鼓励个人将财产捐作宗教公产,用于宗教或公益事业。政治上强调穆斯林的兄弟关系,反对以年龄、财富、宗谱、门第、性别等标准划分社会等级,主张以信仰和履行宗教义务的程度来判定人们的优劣。在道德上,劝导人们孝敬父母、怜恤孤儿、济施亲邻、善待旅客,反对傲慢、淫乱、作恶、霸道等不良行为。
《古兰经》规定了伊斯兰法的基本制度。规定了基本宗教义务,即“认主独一”、举行礼拜、完纳天课、严守斋戒、朝拜圣地和参加圣战,确立了民商事务的原则,如反对侵占他人财产、鼓励买卖、信守约言、提倡公平交易、禁止利息等;规定了应受固定刑罚的五种犯罪;确立了关于婚姻家庭和继承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如婚姻的性质、多妻的数量、休妻的形式与效力,以及不同继承人继承的份额等。
《古兰经》具有最高的权威。它被宣布为是安拉意志的表达,因而被认为具有超时空性,适用于一切时代和所有场合。在伊斯兰法的发展过程中,它被奉为权威经典,一切与之相矛盾的制度或规则都被宣布为无效。所有法学流派都把它奉为至上权威,没有人敢对它提出异议。当代伊斯兰国家已对《古兰经》的某些法律规定予以修改或重新解释,但有关宗教教义的内容仍被忠实地信守。
拓展资料
《古兰经》唐代 《古兰经》注 《古兰经》章节 《古兰经》在唐代的发展 《古兰经》的翻译、研究 汉译《古兰经》 《古兰经大义》 《古兰经译解》 古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