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百科

特拉依宁

2022-09-30

简介

原苏联著名法学家、教育家、科学院通讯院士。1883年6月26日生于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市,1903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在校学习期间,曾参加1905年革命运动,190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11年因对沙皇政府任命反动分子卡索为国民教育大臣不满,与其他进步教师愤然离校。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重返莫斯科大学任教,1921年晋升为教授,1938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1946年当选全苏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荣获苏联功勋科学活动家称号。特拉依宁作为苏维埃第一代刑法学家,对苏联的刑法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张法学研究应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和观点考察犯罪现象和法律。他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其主要著作有:《苏维埃刑法分论》(1927)、《苏埃刑法总论》(1929)、《刑事干涉》(1935)、《保卫和平与刑法》(1937)、《共同犯罪学说》(1941)、《宣传侵略行为的刑事责任》(1947)、《保卫和平和同侵犯人类犯罪作斗争》(1956)、《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1957)。其中,《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在苏联曾再版三次,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犯罪构成理论和与犯罪构成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专著。作者揭示了犯罪构成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刑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对资产阶级犯罪构成理论进行了批判。特拉伊宁的一些论著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译成中文的著作有《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年),译文有:《关于社会主义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问题》(1955)、《社会te 特 561主:义刑法总则与分则的体系问题》(1955)、《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1956)、《正确理解犯罪构成的因素是巩固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条件》(1957)、《共同犯罪学说的几个问题》(1957)等。特拉依宁长期从事法学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的法律人才。他还积极参加国际社会活动。在纽伦堡审讯纳粹战犯期间,他作为苏联政府代表团的法律顾问,坚决主张用刑罚武器惩治宣传侵略战争、破坏世界和平的犯罪分子,并参与制定了《国际军事法庭章程》。1947-1948年曾两次当选为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签 于持拉依宁在数学、科研和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突出贡献、苏联政府曾两次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特拉依宁1957年2月7日在莫斯科逝世。参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

拓展资料

北宁  富宁  刘宁一  宁河  宁血  单宁  宁江  沪宁  怀宁  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