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百科

非常大总统

2022-09-27

英文

简介

1921年4月非常国会在广州选出的大总统。因系非常国会选出的,故名。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离粤回沪后,发现岑春煊(1861~1933)等私与北洋政府议和,专擅济私,牺牲护法宗旨,遂于1920年6月3日联合唐绍仪(1860~1938)、伍廷芳、唐继尧(1882~1927),发表四总裁宣言,不承认岑春煊把持的军政府(说它“政务总裁不足法定人数”,国会议员他迁,广州亦“无国会”),并宣告军政府即移设云南。1920年10月24日,驻福建粤军陈炯明(1875~1933)打败桂军,占领广州,岑春煊及政学系议员纷纷逃离。11月29日,孙中山回广州,恢复军政府,重开军政府会议,任命各部部长。流散在滇、川等地的国会议员也回广州,开非常会议。在孙中山提议下,1921年4月7日,非常国会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即非常大总统。5月5日,孙中山正式就职,宣布撤销军政府。该政府组织大纲规定:采取总统制,总统由国会选出,“总揽政务”,公布法令,统帅陆海军,对外代表中华民国;政府设行政各部,由总统领导,部长由总统任免;分设外交、内务、海军、陆军、财政、司法等7部、大理院、秘书厅、参军处、宣传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和总参议等。孙中山这次之所以决心改组军政府,成立一个中华民国的正式政府,主要是他在政权问题上的认识提高了。第一,针对军政府总裁多不到职办公的弊病,要发挥政府的效能。第二,鉴于“外交使团复拟收关余交旧军政府(北洋政府),而不交新军政府。北方徐世昌(1855~1939)事事以总统名义行使职权,及向外贷款,益使南方有正式政府成立之必要”(孙中山语)。且国会已被非法解散,北方已无合法政府存在,应当组织一个正式政府,对内对外代表中华民国。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有了新的认识,提出重新开始革命事业,“从新创造一个国民所有的新国家”。

新政府成立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实行了一些进步政策。1921年10月8日,提请非常国会通过了北伐案,准备北伐。但是,孙中山依靠的仍是陈炯明的武装力量。陈的军队本是孙中山组建的,然随着权力的增大已经军阀化,“急欲将广东变成一个封建领地”。1922年春,当孙争取皖、奉两系共同反对直系军阀即将形成三方同盟时,陈炯明却勾结直系军阀吴佩孚(1873~1939)反对孙中山北伐,并联合湖南督军赵恒惕阻止北伐军入湘。孙中山立即撤免陈广东省省长、内务部部长和粤军总司令之职。1922年6月16日,当北伐正在进行时,陈炯明在广州叛变,致使北伐夭折,成立一年多的新政府垮台了。孙中山在极端危险中于7月9日离开广州。护法又告失败。

拓展资料

总统  《非常大总统》  非常名  非常道  总统选举  总统制  非常光  非常时期  副总统  总统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