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百科

雷峰塔

2022-10-09

THE LEI FENG PAGODA

简介

清代传奇剧本。黄图珌著。后有陈嘉言父女及方成培改编本。写蛇仙白娘子思凡下山,在西湖邂逅许宣(仙),结为夫妻。由于金山寺法海禅师干挠,遭到悲剧结局。宋末元初《清平山堂话本》中《西湖三塔记》已有类似的故事。明吴从先《小窗自记》云:“宋时法师钵贮白蛇,覆于雷峰塔下。”明嘉靖时杭州有陶真艺人弹唱《雷峰塔》故事。冯梦龙《警世通言》中辑录《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话本,已经“极摹世态人情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松禅志人《今古奇观序》)。和他同时的陈六龙撰有《雷峰记》传奇,已佚。

黄图珌(1700—?),字容之,号蕉窗居士,亦号守真子,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雍正年间曾任杭州府同知、衢州府同治,卒于乾隆年间,工诗文,著有《看山阁集》、《看山阁闲笔》等。剧作有《百宝箱》、《温柔乡》、《栖云石》、《雷峰塔》、《解金貂》、《梦钗缘》、《双痣记》,合称《排闷斋传奇》。乾隆三年刻《看山阁乐府雷峰塔传奇》,2卷32出。着力刻画白娘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及温柔多情的性格特征。游湖借伞及与法海争斗等情节,对后来改本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作者持有封建正统观念,在开端的《慈音》与结尾的《塔圆》中宣称白蛇与许仙原有宿缘,降生凡胎,了此孽案,并“明示法海,收压妖邪”,贯串着因果论的色彩。剧本脱稿后,江南伶工立即搬上舞台,并对剧情不断丰富润饰,增加了“生子得第”等情节,尽管遭到黄图珌的反对,却受到观众欢迎,以致“盛行吴越,直达燕赵。”到1765年,乾隆第5次南巡时,两淮盐商邀请名士,改编《雷峰塔》传奇,架台于两舟之上,向御舟演唱。现存的梨园旧钞本,相传为陈嘉言父女演出本。

陈嘉言,字、里不详,是扬州昆腔老徐班名丑。抄本讹错甚多,间注身段,当是梨园演出脚本。共36出。除增补《端阳》、《盗草》、《水斗》、《断桥》、《指腹》、《祭塔》等重要场次外,减弱了黄本中白蛇的妖气,使之更具有人情味和斗争性。

方成培改本刊于乾隆三十七年,署名“岫云词逸改本,海棠巢客点校”,水竹居刻印。方成培,字仰松,别署岫云词逸,徽州(今安徽歙县)人。约生于雍正年间,曾学医多年,出外游历时卒于汉口。著有《方仰松词榘存》、《听奕轩小稿》、《香研居词麈》、《香研居谈咫》等。剧作尚有《双泉记》传奇。方成培本是根据淮商祝贺皇太后生日的演出本改编。4卷34出,删掉旧抄本《窃巾》、《审问》等出;增入《夜话》;对《求草》、《合钵》、《祭塔》等出,“皆点窜终篇”;对曲词及宾白也作了较大的改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方本的主要成就,在于吸收了人民长期创造的成果,塑造了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白娘子的悲剧形象;剧中的法海成为破坏他人幸福的恶势力代表人物,加强了《雷峰塔》的悲剧冲突的时代特色。至今昆剧上演的《盗草》、《水斗》、《断桥》等折子戏,和方本几乎完全相同。京剧、徽剧、川剧、汉剧、湘剧、滇剧、秦腔、豫剧、晋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婺剧、扬剧、越剧、评剧均有此传统剧目或曾改编移植演出。

拓展资料

《雷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