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637~1688
清初水利工程学家。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一说钱塘(今杭州)人。“布衣”出身。青年时代就好读农田水利之书,并曾沿黄河上行直至宁夏河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前后,他学习了不少有关治理黄河的文献,研究了历代治黄经验总结和黄河流域的地理形势。康熙10年(1671),遇官靳辅,颇得赏识,即被留作幕僚。其主要业绩,是在1677至1687年靳辅任 “河道总督” 期间,辅助靳辅治理黄河。康熙23年(1684),因治河有功,经靳辅保奏,康熙赏给陈潢“佥事道”空衔。
顺治16年至康熙16年 (1659~1677) 间,苏北“淮溃于东,黄决于北,运涸于中”,三河决口百余处,海口淤塞,运河断航。黄、淮下游水灾严重,大片农田沦为水乡泽国。面对此严重局势,陈潢不顾艰险,主动承担了治理黄河的重任。
陈潢提出,治河要“亲身勘验”。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地势之高下,水势之来去,从而正确制订施工方案。他亲临工地,日夜操劳,对河性进行深入分析。他继承明代治水专家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之理论,并根据亲自勘验的资料和群众的经验,在实践和理论上作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他把所掌握的各种情况,每天都认真记录下来,同靳辅进行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从长远着想,从全局着眼,中、下游综合治理以根治黄河的设想,这是我国治黄理论上的重大进展。他还发明了“测水法”,以测量水的流量和流速,从而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在水利工程学上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在陈潢的主持和计议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塞决堵漏、挑河筑堤、建闸造坝数以百计的大小工程,终于出现了“黄河安澜”、运道畅通、大片农田恢复耕种的局面。此外,陈潢对北运河的改造也作出了贡献。陈潢继承前人的成果而不墨守陈规,重视实地考察而有所发现,因而在治河的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惜,陈潢全面考虑根治黄河的远大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不但没有实现的可能,反而在他为进一步治理黄河而积极筹划的时候,蒙受了不白之冤,其科学才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便抑郁而死在北京。
主要著作有:《河防摘要》、《河防述言》(附载于靳辅的《治河专略》中)、《治河要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