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钟嵘(约468一约518)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在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西中郎将、晋安王记室等职。《诗品》是他的古代诗歌评论专著。书成于天监(502—519)年间。《隋书·经籍志》著录此书,名为《诗评》,后以《诗品》定名。全书依上、中、下三品分为三卷,对从汉代至齐梁时期的122位诗人(不包括《古诗》)的五言诗进行了品评,不仅品其高下,标举特色,指陈利弊,而且探其渊源,肯定其源出自某人、某体。其在将诗人分列为上中下三品时,虽有失于公允的情况(如将曹操、陶渊明、鲍照、谢脁等列为中品,而将李陵、张协等列为上品),其探求渊源,也不免有主观、牵强之处,但其多数品评言简意赅,极有见地,并大体为五言诗的起源与历史发展勾画了轮廓,发表了不少精到见解。此书原各卷均有序文,后有人将三卷之序合而为一冠于书前,称为《总论》,一本称《诗品序》。钟嵘在《诗品序》及对作家作品的具体品评中,对诗歌创作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当时诗坛所存在的流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诗歌是作家真情实感的表现,应该反映现实,抒发各种情感,对当时“膏腴子弟”的无病呻吟之作提出尖锐批评,反对在诗中大量堆砌典故和刻意讲究“四声八病”的声律之美;他探讨了五言诗的发展过程,指出五言诗是“众作之有滋味者”,肯定了五言诗已成为诗坛占统治地位的诗歌形式,批评了重四言诗、轻五言诗,视四言诗为正统、否定五言诗应有的地位的错误观点;他反对在诗歌中高谈哲理,主张赋、比、兴“酌而用之”。此书虽在局限,但不失为我国第一部特色独具的诗歌批评专著,对后世有广泛影响。陈延杰有《诗品注》,可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