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间的过渡类型。由针叶树和阔叶树混合组成,是中温带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在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度形成一条不连续的混交林带。在北美主要分布于五大湖地区和阿巴拉契亚山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山地,即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小兴安岭的低中山地带。这些地区冬季持续约5个月,但无霜期仍有100—150天,降水充足,年雨量500—1 000毫米,适于许多暖温性落叶阔叶树生长,同时也有耐寒能力较弱的针叶树种分布。前者有栎、槭、榆、椴、白腊等,后者有松属、铁杉属、紫杉属等。松树和落叶树或者错杂混合,或者呈大型团块状镶嵌,即在土壤肥沃的生境发育落叶阔叶林,而土壤贫瘠的生境里集中分布纯针叶林。林中动物以鹿分布最广,各地种类不同,如远东的梅花鹿、北美的黑尾鹿等,大型的麋亦甚常见,熊、虎、狼则是重要的捕食者。本类型在中国主要是红松阔叶林,分布在东北山地,是我国当前木材生产的主要基地。植物种类丰富,林中生有江南山地可见的天女木兰、灯台树和刺楸等,并且有十多种藤本植物如猕猴桃等,草层中人参和天麻名声卓著。北部(或高处)林内则混有一些北方针叶林树种。红松、紫椴、黄壁、核桃楸、水曲流都是著名优良用材树。红松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较差,人为滥伐,毁林严重。森林破坏后可能形成蒙古栎林、白桦山杨林等。此外,我国西南山地亚高山针叶林带下方可见到以铁杉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为山地阔叶林带向山地针叶林带过渡的森林植被。我国由于夏季风的影响,群落的种类组成较欧洲的混交林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较复杂。
拓展资料
温带针阔混交林 人工针阔混交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天然针阔混交林 寒带针阔混交林 阔叶红松混交林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 红松针阔混交林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红松阔叶人工天然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