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又称急行跳高,田径运动田赛项目之一。它是经过一段距离的助跑后用单脚起跳,身体腾空越过横杆的运动。跳高历史悠久,作为比赛则始于爱尔兰和苏格兰。1800年苏格兰运动会有跳高比赛。19世纪60年代,跳高在欧美一些国家普及。1896年第1届奥运会跳高是男子竞赛的主要项目。女子跳高于1928年的第9届奥运会上被列入比赛项目。历史上曾演变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多种跳高技术。俯卧式和背越式使运动员过杆时的身体重心比较贴近横杆,是现今效果较好的技术。我国运动员有光荣的跳高历史。优秀运动员郑凤荣于1957年用剪式跳高姿势以1.77米的成绩破1.76米的世界纪录。男子运动员朱建华曾3破世界纪录,1984年的最高成绩为2.39米。
跳高高度分解图
跳高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组成。跳高成绩可视为几部分高度的和,即H=H1+H2+H3。①H1是起跳前的身体重心高度。②H2是身体腾空时重心升起的高度。③H3是身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与横杆之间的距离。过杆时的人体重心在横杆之上,因此H3是个负值。其中H2对跳高成绩影响最大,主要决定于助跑起跳时垂直速度的大小。H3的绝对值相对较小,合理的过杆技术使身体重心在比较靠近横杆的状态下过杆,对取得优异成绩意义较大。H1的值主要决定于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起跳时的身体姿势, 运动员的选材非常有意义。因此,理想的跳高技术是增大H1和H2,并选择最合理的过标姿势, 身体各部位的补偿动作使身体顺利越过横杆, 以取得最佳效果。
练习跳高主要是提高弹跳力, 增强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力量,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小学阶段的主要跳高教材是跨越式跳高。在正确掌握助跑和起跳的基础上,根据场地器材条件,可进行背越式姿势的初步教学。
跳高比赛的主要规则是,①测量高度时,须用量尺测量地面与横杆上沿最低处的距离, 以厘米为测量单位。②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③运动员以其最好的一次试跳成绩作为决定成绩。④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判为试跳失败:试跳中碰落横杆;在越杆之前,身体任何部份触及立柱之间、横杆延长线垂直面以外的落地区或地面。⑤在任何高度上只要连续3次试跳失败,即失去继续比赛资格。⑥运动员可以在任何一个高度上决定是否免跳, 但在下一个高度上试跳的次数只能是前一高度试跳失败后所剩余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