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l jigging process
简介
用跳汰方法进行煤炭分选的作业过程和各作业间的衔接顺序。
跳汰选煤结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工艺流程。
跳汰工艺流程要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制定依据是原料的特性、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跳汰机自身的性能。处理易选煤或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较低时,可采用简单的工艺流程; 随着原料煤难选程度的增加和产品质量要求提高,要采用较复杂的工艺流程。现代高效率跳汰机,可使工艺流程简化。
跳汰工艺流程可分脱泥入选和不脱泥入选、分级入选和不分级入选以及一次选、两次选或多次选等多种类型。中国应用最广泛的跳汰工艺是不脱泥不分级的主再选流程。在分选炼焦煤时,一般设主选、再选;分选动力煤时,一般不设再选。
分选炼焦煤的典型跳汰流程有混合入选主再选流程、一次选跳汰流程、分级跳汰主再选流程、块煤重介和末煤跳汰流程。
混合入选主再选流程 (图a) 50 (80)~0mm原煤入选主选跳汰机出精煤、矸石两种最终产品,中间产物视其破碎后的解离程度经过破碎或不经过破碎进入再选跳汰机进行再选。对难选煤可设三选跳汰机处理再选跳汰机的中间产物 (图c)。这种跳汰流程适用于中等可选性的炼焦煤,其特点是确保炼焦精煤的最大回收和纯净的矸石,工艺简单、灵活,但入料中煤泥量高时,对跳汰本身及其后的浮选作业都有不利的影响。三选流程在国外少见,在国内也不多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工艺复杂而经济效益甚微。
一次选跳汰流程(图b) 入选原料经一台或平行的若干台跳汰机分选后直接出精煤和矸石两种产品,中间产物返回本机循环,或直接出三种产品:精煤、中煤、矸石。这是最简单的流程,适用于分选易选煤或小型选煤厂。
分级跳汰主再选流程(图d) 原料煤经过分级后分别进入块煤和末煤主选跳汰机分选出精煤、矸石两种最终产品。块煤主选跳汰机的中间产物一般经破碎后与末煤主选跳汰机的中间产物混合进再选机分选。它适用于分选块末煤可选性差别较大的炼焦煤,前苏联的老选煤厂大多采用这种流程; 中国在建国初期由苏联设计的选煤厂,如马头、望峰岗、双鸭山、兴安台选煤厂也采用这种流程,但目前都已对这种流程进行了技术改造。
块煤重介和末煤跳汰流程 末煤跳汰机中间产物是否再选视其可选性而定。这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选煤工艺,它既可克服跳汰机入选上限的限制,又能发挥重介选处理块煤的优势。
为适应块煤重介选的要求,分级作业大多采用湿法筛分,小于0.5mm的煤泥和筛分用水直接送入煤泥处理系统或浮选系统,这样可改善末煤跳汰和煤泥浮选的操作条件,提高分选效果。
中国习惯上采用不分级、不脱泥的跳汰流程。自行设计建造的选煤厂迄今未采用过分级跳汰的工艺流程。究其原因:①分级跳汰工艺流程并未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技术效益;②中国原料煤(炼焦煤)大于50mm级的块煤含量普遍较少;③不分级、不脱泥跳汰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布置方便。
分选炼焦煤的典型流程
J—精煤;Z—中煤;G—矸石;Xh—混煤;Y—原煤
目前在国际上出现了跳汰机只起排矸作用的工艺流程,即利用单段跳汰机排除矸石,粗精煤用重介选再处理以提高分选精度和经济效益。这种流程在80年代中国新建的选煤厂亦有采用。
此外,独联体最新的OM型跳汰机在自身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可以视需要拼装成三段式跳汰机(上页图e)。根据原料煤浮沉组成和对产品的要求,可决定在中间段排卸矸石或是排卸中煤。通过这一灵活措施可改变矸石段和中煤段的单位面积处理能力,保持跳汰机总处理能力不变,生产实践表明,这种跳汰机为灵活改变跳汰工艺流程提供了方便。
1990年中国研制成了用一台跳汰机实施块、末煤分选的跳汰工艺——分级联选跳汰工艺。
分选动力用煤或无烟煤的跳汰工艺流程较为简单,变化较少。主要有不分级跳汰选出两种或三种最终产品 (图a、b) 的流程和不分级主、再选跳汰流程(图c)。当原煤灰分不太高时,前一类流程只入选50(80)~13(6)mm块煤,原煤灰分过高时,则入选50~0mm不分级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