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 TIAN
简介
中国第1部全面介绍西方近代天文学的著作。译自英文本Outline of Astronomy。清咸丰九年(1859)上海墨海书局出版。同治十三年(1874)增补聚珍版。以后又迭经翻印,版本众多。现在流行的为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本,原作者英国天文学家。约·赫歇尔(John FrederickWilliam Herschel,1792—1871),1813年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1816年起研究天文学。1820年受其父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1738—1822)之托参与创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1821年起对其父的双星和星团星云工作进行了观测复核,又作出了大量新发现。1834年起在好望角进行了5年的南天观测,获得了众多的新结果。1849年出版了Outline of Astronomy一书,此书成为不断再版和译成多种文字的世界天文学著作。
本书由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口授,中国天文学家李善兰笔述,译成中文。伟烈亚力(Wylie Alexander,1815—1887),在英国时就学习中文。1847年受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负责印刷《圣经》,因创办墨海书局。1860年回英国辞去布道会职务。1861年由大英圣书公会派遣为驻华代理人重返上海。曾任《教务杂志》编辑数年。著有《中国文献纪略》、《中国研究录》等介绍中国的著作多种。并曾用中文撰述或翻译数学、天文学著作多种。1877年因病返回伦敦,李善兰(1811—1881),字壬叔,号秋级,中国浙江海宁人。幼年即好数学,青年时代即撰成《方圆阐幽》等重要数学著作。1852年到上海后结识了伟烈亚力等传教士,即与他们合作,大举翻译了西方数学著作,又及天文学、力学和其他科学著作,把许多学科的近代知识介绍给中国学术界。1860年后任江苏巡抚徐有壬的幕宾。1863年起任曾国藩幕宾。1868年到北京任同文馆算学总教习,至死。
本书共18卷。包括了直到19世纪40年代西方在望远镜和牛顿力学发展基础上的最新天文学知识。主要内容有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历法;行星、卫星、彗星、恒星、星云、星团(当时称为星林)等天体的观测研究等。书前有伟烈亚力和李善兰2篇序言。李序特别对当时中国学术界存在的对地动说怀疑的思想和以行星绕日的椭圆轨道为虚幻假象的说法进行了尖锐精要的批判。本书的翻译出版把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传入了中国,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其影响并不亚于《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