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百科

袋鼠

2022-10-18

Daishu

简介

有袋类袋鼠科动物的统称。主要特征是:胎生,但无真正的胎盘;母兽在身体腹部具有特殊的育儿袋,发育不完全的幼仔生下来后在这种育儿袋中继续完成发育;大脑半球体积小,表面无沟回,也无胼胝体;体温接近于恒温,在33—35℃之间波动;雌性具双子宫和双阴道,雄性的阴茎末端分成两叉,交配时每一分叉进入一个阴道;牙齿为异型齿,门齿数目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大约有60多种,最著名的代表是大袋鼠(Macropusgiganteus)。体型较大,长达2米以上,头小而尖,耳壳大,听觉很灵敏,稍有动静就可发觉。皮肤较厚,雄袋鼠皮毛呈红褐色,雌性为灰色。前肢短小,仅用于摄食;后肢长而粗壮,主要用于跳跃。前肢具有5趾,后肢具4趾。尾粗而长。袋鼠休息时用尾和后肢支持身体,跳跃时尾可作为平衡器官。一般都是成群生活胎生,胎儿在母体内发育不完全即降生出来,妊娠期约39天,每胎产1仔。初生幼仔体长仅有2. 5—3厘米,体重0.5—0.7克,大小似一个核桃。母兽用嘴将幼仔送入到腹部的育儿袋中发育。在育儿袋中,幼仔用发育相对较好的前肢爬行,去寻找位于其中的乳头,吮吸乳汁。经过7—8个月,幼仔便可以离开育儿袋下地生活,但在遇到危险时仍可钻进母体的育儿袋中。大袋鼠主要栖息在树林、灌丛和草原之中,以树叶和牧草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在某些地区,当数量过多时可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危害。其皮肤柔软坚韧,可以用来制造皮鞋和手套。在澳大利亚,大袋鼠的形象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商标或徽章的图案设计中,连澳大利亚的国徽上都有一只大袋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大袋鼠已成为这个国家的象征。

大袋鼠

拓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