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百科

紫金釉

2022-12-06

简介

以含铁的紫金土为着色剂的棕黄色的高温釉。属酱色釉。明清以来,景德镇烧造。清代《南窑笔记》:“紫金釉一种,色黄紫,性耐火,坚实。出景镇山土舂成。宋明碗碟,用以镶口,适用不茆边。深则为紫金,淡则成米色。”蓝浦《景德镇陶录》:“紫金釉,用罐水炼灰、紫金石水合成。”《中国陶瓷史》:“紫金釉,又叫酱色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高达5%以上。它源于宋代的北方窑口,明初景德镇已烧制,同时还创烧一种白地酱色花果纹的盘子,上海博物馆即藏有宣德及弘治的这类品种。酱色釉器更流行于清代前期的顺治、康熙朝。乾隆时有在酱色 地上抹金并加以描金的仿古铜彩器,是当时制瓷工艺中的特殊品种。”《景德镇的颜色釉》:“景德镇常用含铁的紫金土为着色剂,呈色棕黄古朴,我国传统色釉中有不少品种用此釉装饰产品底部或口部,以示古雅庄重”; 已往的配方举例:“紫金土50%、釉果40%、二灰10%”;工艺要点:“A.釉料球磨细度万孔筛余0.21%;B.下浆过100目筛,调合含水率50%,釉浆喷于生坯上,釉厚1.5—2毫米;C.还原气氛1280—1300℃烧成。”

图1011 紫金釉梅瓶

拓展资料

面釉  生釉  釉层  釉面  釉药  擦釉  堆釉  浇釉  蓝釉  釉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