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帮助下,由孙中山主持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在这次大会上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随后,又有一些共产党人担任了改组后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和农民部的部长和其他一些部的秘书工作,帮助国民党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各级党部。这样,以国民党“一大”为标志,国民党就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的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纲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进行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又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打败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军阀,推动了1926年冬和1927年春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1927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和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内实行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第一次国共合作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