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它由某些乔木状的竹类组成竹林,或由某些矮小灌丛状的竹类组成矮竹林。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野生的竹子常常与阔叶树种混生,形成混交林,或散生于林下,构成森林的下木。竹类植物具有独特的生活型。它有地下茎和地上茎之分。地下茎有越冬芽,相当于一般树木的树干。地上茎(即竹杆)相当于一般树木的分枝。一片竹林的许多竹杆并不都是独立的植株,其中不少是同一植株的“分枝”,共同着生在相互联系的地下茎上。因此它和一般的森林和灌丛不同,而划为独立的一个植被型。全世界竹类植物共有约62属,1 000种以上。亚洲竹类有37属,700余种,其中特有属27属。美洲约260种,非洲和大洋洲合计不及百种,欧洲仅引种少数栽培竹类。亚洲的竹类不但种类丰富,而且特有属之多,比率之大,反映了亚洲可能是竹类植物发生和分布的中心。我国竹类植物的种类丰富,约有27属,200多种,为亚洲之冠。如刚竹属、箬竹属、苦竹属、单竹属等均是包括多种的属。竹类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范围很广,南自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东起台湾岛,西至西藏的错那地区。在栽培条件下,可向南北扩展。如在西沙群岛栽培有甲竹、幼叶甜竹、辽宁省东部的辽东苦竹、山东沂蒙山区南坡也有局部野生的寮竹。在长江以南,中亚热带海拔100—800米的低山河谷及丘陵,竹类分布最广,生长旺盛。毛竹林是最重要的一类。它广布于中亚热带,其中长江流域各省分布面积较大,多数是人工栽培的。毛竹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环境,在气候变幅小,降雨分配均匀的丘陵、低山地区生长最好。它多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在南方可达千米左右。毛竹杆粗大端直,质地坚韧,是有用的建筑材料,编竹筏、编织器物和制成工艺美术品,并可作造纸原料。在我国森林资源中,竹林也占有重要位置,面积计4 700万亩,约220亿株,这只包括胸径5—10厘米以上的大径竹。大径竹主要分布在浙、赣、闽、粤、湘、川、皖等省;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以毛竹而论,从出笋到成材只需4—7年,如作造纸原料,当年就可利用。同时竹林四季常青,挺拔秀丽,鞭根发达,繁殖较易,为绿化环境、护堤、保土、蓄水的优良林木,今后应当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