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构思及创作影片时,进行的与未来银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它的基本特征是,对未来影片艺术效果的想象支配着整个思维过程。
电影由于它独特的对生活和事物的具象揭示能力,它逼真的再造现实,使电影思维在创作中必须遵循电影艺术本身的规律去设计思考;电影又由于它是综合的视听艺术,这种形式制约着它的思维必须是全方位、多信息、多角度、运动着的发挥和使用电影种种构成原素——造型语言,包括声、光、电、色彩、服装、表演……电影思维驱使着艺术家的各种艺术感觉发生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使色彩思维、音乐思维、语言思维、绘画思维等融为一体,从而构成一部艺术作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电影思维,实际上是参与影片创作的全体人员,包括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剪辑、化妆……协同进行的一项复杂特殊的精神活动。
归根结底,电影思维就是人们有意识地把握一切电影的基本表现手段,通过流动的画面与音响,通过画面的内部结构和内容,视觉空间的流动和组合,音响的内在结构和寓意,音响的变化和消失,画面与音响的艺术性的结合等,来叙述事件,形成特定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感。
比如电影《黑炮事件》中有一个镜头的设计就是十足的电影思维的效应:画面,矿山车顶天立地巨人般驶来,一派现代化大工业的象征。人物,周玉珍瘦小枯干,飘忽忽走向角落,人与物的形象气质,及他们各自所代表的主体内涵是何等相悖,使人清楚地感受到两种化身所反映的两种观念——改革与保守的背道而驰。声音,矿山车隆隆驶过,淹没了人们的说话声,色彩,矿山车及背景是暖融融的桔红色,而周玉珍则一身灰、白;光,矿山车的队伍朝阳光一面驰去,而周则背光向角落走来;节奏,矿山车排山倒海之势,结队而去,周则信步悠悠姗然走来……这一切电影语言的使用都是在创作人员精心运用电影思维的结构,充分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以种种形象表现着明确对立的现实,引人深思,最大限度地传达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意图,这是电影思维的特殊艺术效果。
电影思维由于对现实世界把握的可能性之大,之深厚,不但在艺术创作中囊括了几乎所有其它艺术思维形式来为己服务,从而显示了最大的艺术创作能量,同时由于它独特的思维和信息接纳,使得电影思维与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形势相吻合。这种快速、多信息、跳跃性思维组接特点符合了整个社会的思维要求,无疑也从艺术领域以它特有的魅力促进了人们的思维发展,同时这种横向多媒介的社会思维现状也大大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另外,电影思维还应包括蒙太奇形式,由于它创造了画面相加或画面与音响相加不等于“和”的崭新艺术效应,从而使电影创作思维向内部结构深入进去。这种方法迫使电影语言向内部含义中探求,去寻找更丰富更深邃的思想。这是人类精神的自由创造力的发展,它是一种极富现代意识的思维方式。总之,电影思维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都显示着充分的表现活力和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比如,电影《回民支队》中一镜头:马本斋抗日英勇,日寇惧怕,抓走了他的母亲诱降马本斋。马母爱子爱国,以死拒之。画面没有马母如何坚贞不屈,痛斥日寇之类表演,却是一组蒙太奇镜头,一只手(马母的)从床沿上耷拉下来,“噹啷”一声,清脆震耳;一只玉镯落在地上,碎了。声音与画面惊人思索——宁为玉碎!这便是声画蒙太奇要告诉我们的那个“积”,这便是电影思维的深层开掘,它引导着电影欣赏同步于这种思维形式,向着蒙太奇的内涵去探寻。因此电影思维不但包括创作思维,还引导欣赏思维。
在电影思维活动中,想象力是它的精髓,对于任何一种电影语言的使用,使之成为艺术构成中的一部分,想象力始终指导或统帅于其中。没有想象力,一切电影语言的使用将无法结构在一起,无论是综合各种艺术原素的表现能力,还是蒙太奇及长镜头内部结构探索的设计,都是先于拍摄具象的物质之前的,因此,想象力成为电影思维的内在核心。说到底,电影的创作,是以电影思维为基础,展开各种艺术想象的创造性想象过程,这既是形象的思维,又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
不同类别的影片,其电影的思维方式也有所区别。故事片的电影创作思维和科教片就不相同。另外,电影艺术家自身的素质也影响着电影思维的进行与展开,电影艺术家们只有掌握充分的社会及艺术等信息,才能进入积极饱满的创作状态,以丰富的能力和知识基础,运用电影思维创造美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