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王符

2022-10-25

简介

约公元85~162

东汉思想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出身微贱,但品德高尚,学问渊博。据《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记载:“符独恥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王符基本承袭了儒家的德治思想,自称“治身有黄帝之术,治世有孔子之经”。强调“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莫神于化”。主张德化重于刑威。又认为要实行德化必须“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因为“富民乃可教,学正乃得义;民贫则背善,学淫则作伪;入学则不乱,得义则忠孝”。认为只有民富了才可以进行道德教育,只有学正才能遵守忠孝等道德要求。王符相信天命、骨相等迷信思想,但又认定“于己可为”,相信人们只要努力修养具备好的德行,就可以变凶为吉,转祸为福。因为“妖不胜德,邪不伐正”,人们只要修明德性,“守其正道”,便不会招祸,只要“修养”,“改尤”,就能得福;但如果“不自省思”,也会“福转为灾”。针对汉末豪强世族道德风貌日益堕落的社会现实,他明确地反对“以族奉德,以位命贤”的传统观念,提出了“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的主张。王符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衰腐,道德败坏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并没有与神学经学分离,仍然信奉神学经学所宣扬的天道、鬼神、灾异感应等神学理论。

拓展资料

王符思想  王莽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