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百科

武举

2022-10-02

英文

简介

又称“武科”,亦用以简称“武举人”,科举制中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始于唐。唐朝在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扩大了科举制度的规模。当时,为了笼络士人,扩大统治基础,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武官的选拔,提高武官质量,让专门习武艺的人也参加科举考试。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置武举,为武科之始。武举由兵部员外郎一人主持考试,分为平射、武举二科,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简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之选,还需试其语言、身材。考中者可授武官。这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后历朝因之,但不定期举行。

宋承唐制,亦有武举、武选,先阅骑射,而以策为去留,弓为高下。又称右科。元丰(1078~1085)后,定与进士、明经科三年一试。先试兵书、墨义、对策,再于殿前司考武艺。殿试考骑射、策向,择其优者授右班殿直。金代府试、省试、殿试中皆设武科。除试武艺外,亦有问律、问兵书之试。

明初,定武臣子弟于各省应试。至明中期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武举六年一次,先策略,后弓马,后改三年一试。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称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始定举行武科殿试。清沿明制。武科初试(即岁试)由学政主持,乡试以本省总督、巡抚为主考,会试则以兵部主之,由大学士、都统、兵部尚书、侍郎等为考官。考试科目均分内外场。外场试马、步射、弓、刀、石技;内场试默写《武经》,须外场中式始得入内场。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废。

太平天国前期的县试、省试、天试亦有文、武科之分。亦有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武状元之称。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天王颁布的《钦定士阶条例》中,规定考试分乡、县、郡、省、天试五级,各级均设文武两科。

拓展资料

武举制度  武美  武学  武周革命  武舞  武勇  武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