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李恒老

2022-10-23

简介

1792~1868

朝鲜李朝理气二元论哲学家。字而述,号华西。出身两班即士族地主阶级。目睹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和封建统治者的暴行,无出仕之意,一生从事学问研究和教育事业。所著文集主要有《华西集》。

李恒老既反对“气一元论”,也反对“理一元论”,坚持“理气二元论”,指出:“理外无理,气外无理”,“理与气共生,其本无先后”。但是,他归根到底滑到“理一元论”,指出:“理为主,气为役,理为公,气为私之等,则本分已判,更不容移动”。

他从“理一元论”出发,针对“明德为气”之说,把心性情之德看作是“主理”,指出:“明德本是心性情之德,主理而言,朱子注虚灵不昧,说心之德,具众理,说性之德,应万事,说情之德,合而言之明德”。在他看来,“包万德而总会于人之一心,而合而名曰明德”。那么如何去明明德呢?他认为,心“本体自光明正大,而特为气气禀之所拘也,则有时乎偏而不周,为物之所蔽也,则有时乎掩而不显,于是乎暗暗幽黑,而失其光明正大本体,故曰,盖欲使人去其拘弊,而复其明也,明德之义,不过如此而已。”所以,要达到明明德,就必须去“气禀之所拘”和“物欲所蔽”,恢复其“光明正大之本体”,这样,就可以“复其明也,明德之义”,达到“明明德”之目的。

他对“明德理气人物性同异辩”,既没有站在湖沦派一边,也没有站在洛沦派一边,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他看来,“就其气质不同之中,循其本然之所同”,“是以本然者虽同,而所值之气不能不异,而有万殊之别”,“所乘之气虽异,而其本然者不害为同”,所以,他得出:“异中识其同,同中识其异”的结论。这样,就可以避免“��於一偏”和“支离迷误”。这种思想与其理气二元论有密切联系。

他对“四端七情之说”问题上,与岭南寒洲派的观点基本上一致。他认为“四端是理发也,七情即中节者是理,而过不及者是气发也,以人道心言之,则人心是气发,而道心是理发。”在这里,他所讲的除了“四端”之外,“七情”也有“理发”或“气发”之说,是与寒洲派不同的新见解。

拓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