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新民学会

2022-11-05

简介

“五四”时期由毛泽东、蔡和森等创立的著名革命团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它是湖南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核心组织。1915年秋,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署名写了一则《征友启事》,分寄长沙各校,以找寻志同道合的革命青年。不久,就有20多个这样的青年挚友聚集在他的周围。他们经过讨论,决定成立“新民学会”,体现其反对旧制度、主张革新和为人民的思想。1918年4月14日,在长沙岳麓山下刘家台子蔡和森家召开学会成立大会。参加者有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罗章龙、肖三、肖子璋等13人。基本会员21人。会议讨论通过了会章。会章规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选举肖子璋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之后不久,学会开展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1919年春到1920年冬,有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张昆弟、罗学瓒、蔡畅、肖三、肖子璋、刘明俨等18个会员先后赴法勤工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等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积极组织领导了湖南的运动。以毛泽东为主编的《湘江评论》对湖南地区的“五四”运动,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在“五四”浪潮中,又有一批进步青年参加了新民学会,到1920年底,会员达到70余人。1919年9月至1920年6月发动的驱张运动(反对残暴统治湖南的反动军阀张敬尧),由于毛泽东和新民学会会员的领导和积极投入,取得了胜利。这时旅法的新民学会会员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等召开会议,确定学会的方针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蔡和森提出了组织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蔡和森的影响下,一些会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会员,则掀起了湖南自治运动。1920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等联络教育界和社会上层人士发起成立文化书社,9月9日正式开张营业。易礼容任经理,毛泽东任特别交涉员。该社与全国60多家书报社和文化团体建立了密切联系,并在平江、宁乡等地建立了七个分社。文化书社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21年1月初,留在国内的会员在长沙举行新年大会,讨论学会的共同目的和实现的方法,绝大多数会员都赞成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学会的宗旨。毛泽东主张最宜采用阶级专政的方法,反对各种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多数会员同意他的意见。毛泽东还在长沙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受陈独秀的委托,以新民学会中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为主体,组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民学会停止了活动。

新民学会领导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斗争;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毛泽东则是最优秀的代表。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革命社团中的一面光辉旗帜。

拓展资料

新民学会(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