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IA NOVA
简介
全名《某种原因制约的新天文学,或天界物理学·根据高贵大师第谷的观测资料对火星运动的研究》,行星运动研究的开山之作。约·开普勒著。首次总结与提出了行星运动的椭圆定律与椭圆面积定律 (即行星运动的第1、第2定律)。1609年在布拉格用拉丁文出版。当时不大为人注意,甚至连他的挚友与同行伽俐略对它都一无所知,可见流传不广。1864年,Ch. Frisch辑《开普勒氏文存》 8卷问世,本书自然收录在内。20世纪又曾出版过多种文字的著作集。此著无中译本。《天文学名著选译》(1989)中只收进了 《宇宙和谐论》的片断。约 ·开普勒 (Johannes Kepler,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行星运动理论的创始人,哥白尼日心说的积极拥护者。原攻读文学与神学。因撰写 《宇宙的奥密》,倡导日心说,得到第谷的赏识,改行专门研究天文,成了第谷的助手和继承人。曾发表过有关新星与彗星的观测结果,发明了以凸透镜为目镜的望远镜,对光学与大气折射的研究颇有贡献。主要著作还有《对威蒂略的补充·天文学说明》、《光学》、《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彗星论》、《鲁道夫星表》和 《稀奇的1931年天象》和 《庄严颂》 等。
本书总结了火星运动的两条定律。第1定律称:火星的运动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或本轮,太阳即位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现在所谓的第2定律,其实发现在先。它说,行星与太阳的连线(轨道向距)在相同的时间里扫过的面积相同,所以当距太阳较近时,行星的运动要相应快一些。这就表明太阳乃是主宰行星轨道运动的主要力源。书中证明出行星轨道速度和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成正比(此即第3定律的内容,10年之后才得到正确结论),还指出,太阳有自转(此说为伽俐略的黑子证录所证实),由此推测出太阳与行星之间存在某种磁性之类的相互作用,迫使行星绕日运行。这个思想虽不正确,但却是对牛顿引力理论的重要预言。本书专门论证了火星的轨道运动。后来在《哥白尼天文学概要》一书中证明,上述定律同样适用于其他行星和续地运行的月球。行星运动第3定律出自9年后成书的《宇宙和谐论》的末章(全书5章),是对本书的发展与补充。在此定律中,利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总结了行星运动速度同其与太阳之间距离远近的关系。
本书所开创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冠以开普勒的名字。它们发展完善了哥白尼学说,彻底摧毁了托勒玫的本轮系,使复杂的行星运动失去神秘性,为牛顿创造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