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是两队各6名队员在长18米、宽9米的场地上,以中间球网为界,运用发球、垫球、扣球、拦网等技术进行攻防对抗以决胜负的球类运动。排球运动可促进青少年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发育,提高力量、速度、灵敏、弹跳、耐久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定沉着和集体主义等品质。
排球运动于1895年起源于美国,最初为一种消遣性游戏,称为“空中飞球”。该运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因此其技战术水平发展较缓慢。1900年排球运动传入亚洲。亚洲排球发展自成系统,先后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和9人制,50年代初发展为6人制排球。1917年排球运动传入欧洲就已是6人制,并在苏联很快推广普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排球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1947年国际排球联合会在法国巴黎成立,于1949年和1952年分别举办了第1届世界男子和女子排球锦标赛。1964年排球运动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65年和1973年又分别举办了第1届世界杯男子和女子排球赛。上述比赛均每4年举办一次,构成世界排球三大赛事,促进了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目前不仅有以提高技术、战术为主要目的的竞技排球,而且还有以娱乐和健身为主要目的的沙滩排球、草地排球、校园排球、广告排球及无网排球等多种排球活动,它们均引起体育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1905年排球运动传入我国,每队16人,分站4排,故称作“排球”。以后改为12人制及9人制,其中9人制排球在我国开展时间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排球运动成为重点推广项目,并在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排球,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球类运动。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建立了全国联赛制度及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级制度。同年在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主动、灵活快速”的战术指导思想。1956年,中国男、女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排球锦标赛,并进入前10名行列。1957年,在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排球教练员训练班上提出“技术全面、战术多样”的训练方向,加强了训练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方向性。此后,各队在技术、战术方面均有明显提高。1963年,在第1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中国男、女队双获冠军。1964年学习日本女排训练经验,“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加大运动负荷,改进训练方法并不断创新,使运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1966年后曾一度使比赛中断,训练停顿,运动技术水平明显下降。1972年开始恢复国内比赛,并建立了排球训练基地,实行有计划的集中训练,对迅速培养后备力量,促进训练水平提高起了很大作用。在1977年世界杯赛中,男、女队分别取得第五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1979年双双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取得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资格。此后,女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继1981年世界杯排球赛后的三大赛事中连续5次夺得世界冠军,振奋了民族精神。1990年,在第1届亚运会上,中国男、女队又双双荣获冠军。目前,中国女队仍为世界强队之一。
为多层次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并便于普及这项运动,国家体委倡议在小学开展小排球运动。根据儿童少年手小的特点,小排球圆周长为62厘米,深受小学生欢迎。1988年,由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发起并承办了带有民办公助性质的首届全国小学生“振兴中华杯”排球夏令营比赛。北京府学胡同小学男队、沈阳铁西区桥梁厂子弟小学女队分获男、女冠军。此后,于1989年、1990年分别在南京和青岛举办了第2、第3届全国传统校小学排球比赛,对小排球运动在全国的普及和开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拓展资料
中国排球运动 排球二级运动 排球运动水平 现代排球运动 小排球运动 排球运动意识 学校排球运动 基层排球运动 高校排球运动 排球运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