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修辞学术语。甲乙事物连说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移用于乙事物的修辞格,叫做拈连。运用拈连时,甲事物一般是具体的,乙事物一般是抽象的,构成拈连的词语,大都是动词。例如:①原来这一带埋葬着他们的亲骨肉,他们的亲友,只是埋葬不了他们惨痛的记忆。(杨朔《万人坑》)死去的亲友可以埋葬,但失去亲友的痛苦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里连用“埋葬”一词,前句为肯定,后句为否定,将前因后果连接在一起。②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新中国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新年中刚撕下了几页日历/竟撕裂了八亿人民的肝胆! (光未然《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这一例用“撕下了几页日历”连接下句“撕裂了八亿人民的肝胆”,自然真切地描绘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产生的悲痛心情。拈连上下句的同一词语,有时意义并非完全相同,用于乙事物时可以对用于甲事物的词加以引申、变化。例如:③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也。”平曰:“嗟呼!使平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史记·陈丞相世家》)上句的“宰”,具体指主持祭祀的人,下句的“宰”是统治、治理之义。④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耳。(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上句的“爱”是爱惜的意思,下句的“爱”则是爱恋的意思了。有时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在上文并未出现,只是暗含着,而运用拈连时,便将这个暗含的词语移用于乙事物。例如: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上文提到“深院”,深院的特点是锁闭的,因而将这一暗含的动词“锁”移用于下文的“清秋”,意境幽雅。拈连可以把甲乙两类不同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启发读者联想,开拓新的意境;可以加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拈连也可以使作品结构紧凑、语言别致。拈连是词语移用的形式之一,它与移就的区别是:拈连必须依靠上下文为衬托,拈连的词语需要在上下文中出现,而移就则不以此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