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sexual distinction and crime
简介
男女因性别不同,在犯罪数量上以及犯罪类型和犯罪手段等方面都有显著特点。自从1899年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梭(Lombroso)在其《犯罪的原因与矫治》一书中,首先对女性犯人做人类学分析后,就引起了有关学者们的注意。经研究男女在犯罪问题上差异如下:①男女在犯罪数量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各国人口中男与女的比例大约各占一半,然而,女性犯罪的比率却明显较男性少,尽管从近几年的统计数字看,女性犯罪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男性犯罪总是绝对多于女性犯罪,我国大约男性占80%,女性占20%。关于女性犯罪率偏低的原因,各国犯罪学者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首先有关生物学的、生理方面的原因,女子天性缺乏体力与勇气,胆小,性格温和柔顺,这种生理性格特征决定了女性犯罪较少。其次,按照社会的传统观念,认为女主内、男主外,一般女性多在家中主持家务,故其活动范围比较狭小,受犯罪诱惑的机会较少。再次,女性负有生育、抚育子女的责任,自身具有忍耐、自我牺牲和自我控制能力。②男女在犯罪类型上的差异。女性因体力较弱,因而她们所犯的罪往往以不需费力或消极性的犯罪居多。据国内外的犯罪统计,女性在犯罪行为的种类上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女性犯罪率最高的为杀婴、遗婴、毒杀、性犯罪、放火、盗窃、伪证等。其次,女性犯罪率最低的为强制猥亵、强盗、渎职、侵占等。③男女在犯罪手段上的差异。男女在性别上的差异,决定了男女在生理、心理素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犯罪时作案手段方式也存在着差别。一般认为,女性在实行犯罪行为所采用的方法较男性更具有隐蔽性。从实践上看,女性犯杀人罪的手段均较简单,最多采用的是投毒方法,而男性犯人中,以使用刀、铁器等凶器杀人者最多,而使用投毒的方法就较少了。女性犯盗窃罪的、扒手或在商店趁人不注意而行窃的方法较多,而越墙入厂矿、企业或撬锁进居民家行窃的则多为男性。④男女两性犯罪在与被害人的关系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犯所实施的杀人、放火一般同被害人有着一定亲属和邻居关系,并多出于怨恨、嫉妒等情感冲动或因邻里纠纷引起,激情杀人较少。⑤男女犯罪者在年龄上的差异。男女犯罪人在年龄有如下不同:第一,女性犯罪的初犯年龄普遍比男性要迟。第二,女性犯罪的高峰年龄与男性相比也要迟。第三,女性犯罪的高峰年龄与男性相比,普遍要高,即在犯罪年龄上中年女性占多数,而男性犯罪则多集中在青年时期。对于这种现象一般认为是:男性在青年期过后,进入中年,已完全成熟,其体力与性欲逐渐减弱,特别是社会地位、家庭生活也已安定,故男性犯罪集中于青年期,进入中年,犯罪率下降趋势明显。而女性进入中年后,随着家庭问题和婚姻问题的复杂化,同亲属、丈夫、邻居、同事等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要大于青少年女性。再从生理角度看,女性在30—40岁年龄段对性的要求要超过青年期,故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涉及性犯罪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