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百科

干名犯义

2022-10-02

简介

罪名。中国封建法 律指卑幼控告尊长而冒犯伦理道德 名分的行为。封建法律自汉以后, 贯彻“为亲者讳”、“为尊者讳” 的原则,确立“亲隐”制度,绝对 禁止卑幼对尊长提起诉讼。汉律实 行“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规定 “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 母,皆勿坐 ” ( 《汉书·宣帝 纪》)。反之,若子孙控告父祖, 犯了忤逆不孝罪,要处以弃市的刑 罚。《唐律疏议·斗讼律》规定: “父为子天,有隐无犯,……若有 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还规 定: “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 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 年; ……即诬告重者,加所诬罪三 等。”明、清律则专列了“干名犯 义”罪条款,如《大明律·刑律· 斗讼》规定: 凡子孙告祖父母、父 母,妻妾告夫,及夫之祖父母、父 母者,杖一百,徒三年。诬告者, 绞。

拓展资料

“义  “义”  析义  衍义  义符  义疏  义颌  义龈  卦义  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