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帛书

2022-10-27

简介

在丝织品上写成的书。帛是丝织品的统称。我国自古就养蚕作丝,广泛地用来制做衣服和装饰用品。战国到三国之间亦被用作书写材料。帛又有缣、素等名称,所以古人也称帛书为缣书、素书。帛书的出现,使书籍的生产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它比简策有许多方便之处,但因造价昂贵而不易流行。根据王国维的考证,帛书始于公元前七世纪以前的东周时代。我国现存最早的帛书是1942年在湖南长沙出土的楚帛书。简册笨重,容易出现脱简和错简现象,而帛书质地柔韧、分量很轻,便于书写,又可随意卷舒,便于携带,因而很长时期与简册并用。汉字“纸”所以“ 旁,由于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纸”。帛的长短不一,一般说来,标准尺度是长40尺,宽1尺。实际写就的帛书都是根据内容长短和需要剪裁或缝接的。早期收藏帛书是折叠与卷束并用,由于折叠收藏的帛书年代久远后折叠处易损坏,所以后来的帛书大多采用卷束方式。一部书可以卷成几卷,因而“卷”成为计算书籍篇幅的单位。由于“素贵纸贱”的传统认识,在纸发明以后,帛书依然是记载文字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直到唐代雕版印刷发明后,帛书才不再作为书籍的载体。由于丝织品价格昂贵,不能象竹木、纸那样广泛普及,所以帛书始终没有一个独立的使用阶段。它随着简册的盛行而兴起,随着纸书的兴起而衰落,其普遍使用的历史大约持续了近千年。

拓展资料

简牍帛书  缯帛书  帛书易  《帛书》  帛书《老子》  帛书老子  黄老帛书  帛书文字  帛书易传  帛书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