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饰百科

左衽

2022-11-08

简介

服装襟式之一,衣襟由右向左掩。主要用于死者的殓服和少数民族服装。①周礼规定死者殓服的衣襟向左,不用纽扣,以区别于生者的右衽之衣。《礼记·丧大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唐孔颖达疏:“衽,衣襟也。生乡右,左手解抽带便也。死则襟乡左,示不复解也。”《仪礼·士丧礼》:“主人袭反位,商祝掩瑱设幎目,乃屦綦结于跗,连絇;乃袭三称,明衣不在算。”汉郑玄注:“迁尸于袭上而衣之。凡衣死者,左衽不纽。”②少数民族服装多是左衽,借指少数民族服饰,后引申为少数民族或非中原民族的代称。在少数民族统治的辽金元时期,左衽也用于汉族的士兵、官吏。但清朝除礼服、朝服外,通用右衽。《尚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宋邢昺疏:“衽谓衣衿。衣衿向左谓之左衽,夷狄之人被发左衽,言无管仲则君不君,臣不臣,中国皆为夷狄。”《后汉书·西羌传》:“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周书·突厥传》:“其俗被发左衽……犹古之匈奴也。”《三国志·蜀志·廖立传》:“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卷二三:“其诸大首领太子伟王、永康、南北王、于越、麻荅、五押等,大者千余骑,次者数百人,皆私甲也……又有渤海首领大舍利高模翰兵,步骑万余人,并髡发左衽,窃为契丹之饰。”《辽史·仪卫志二》:“蕃汉诸司使以上并戎装,衣皆左衽。”《金史·舆服志下》:“女真妇人,上衣谓之团衫,用黑紫或皂及绀,直领左衽,掖缝两傍,后为双襞积,前拂地,后曳地尺余。”明田汝成《炎徼纪闻》卷四:“苗人古三苗之裔也……其人魋,结跕躧……班衣左衽。”

左衽(陕西咸阳元墓出土陶俑)

拓展资料

左逆  “左  “左”  左部  左拉  左心  左逆元  左幺元  《左传》  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