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用来衡量审美对象的某种固定的尺度, 进行审美判断的基本原则。它是在人类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人们不断总结概括审美经验的结果。审美标准与科学标准和伦理学标准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内容上,科学标准主要是鉴别真与假,伦理学标准主要是鉴别善与恶,审美标准却主要是鉴别美与丑。在审美的美、丑标准中,历史地积淀着真与假、善与恶的丰富内容。审美标准有着丰富、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是美丑、真假、善恶的辩证统一。在形式上,审美标准主要是 “意向性”、“范型性”、形象具体的存在,而科学和伦理学标准则主要是 “概念性”、“逻辑性”,抽象概括的存在。审美标准的特点是①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审美标准是审美实践的直接产物,随着主体的审美实践活动而变化和发展, 最终制约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性质,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民族和阶级特征。它是相对的,不存在任何抽象的、超时代、超历史的永恒不变的绝对的审美标准。又一方面,审美标准是人类长期的共同的审美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是审美客体自身所拥有的客观性在人的头脑中的折射和投影, 它又有绝对性。②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审美标准是内在的、主观的标准或尺度。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总是以自身的观念、理想、经验、趣味能动地判断、评价美的事物或现象,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性特征。另一方面,它是外在的、客观的标准。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对象美丑属性的判别,不是纯粹的主观好恶, 而是直接制约于对象内容和形式的客观性质, 具有鲜明的客观性特征。③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拥有一定审美标准的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其实践是社会性的实践,审美标准是社会性的标准。社会性的审美标准是以“审美趣味”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在审美个体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审美评价和判断中。审美标准是个体趣味与社会规范的统一, 是高度社会化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来源于审美实践, 又反作用审美实践。审美主体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定的审美标准进行审美创造、欣赏、评价、判断。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批评家是审美标准的自觉运用者和主要发现者。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是审美标准的最高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