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fect number
简介
一个正整数n,如果其全部因数的和等于2n,则称n为完全数。例如6的因数和1+2+3+6=12,28的因数和1+2+4+7+14+28=56,所以6和28都是完全数。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知6和28是完全数。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对完全数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定义:“完全数是等于其因数之和者。”并在该书第9卷中给出了一个关于完全数的定理:若一个级数(从1开始)的(素数)p项之和
是素数,那么这个和同最末一项的乘积为完全数。即如果p和2p-1均为素数,则2p-1(2p-1)是一个完全数。古希腊人在公元1世纪以前已经知道4个完全数:6,28,496和8128。第5个完全数是33550336=212(213-1),它是15世纪发现的。主要的问题显然是形如2p-1的数(p为素数)是否为素数,这恰恰就是梅森素数。18世纪,欧拉证明了,每一个偶完全数n都具有欧几里得指出的形式,即如果n是偶完全数,则n=2p-1(2p-1),其中p与2p-1为素数。1911年,迪克森给出上述结果的一个简单的证明。这就把完全数与梅森素数联系起来了,至今共发现了37个偶完全数,其最大者为23021376(23021377-1)(见梅森数)。
是否有无穷多个偶完全数的问题可归结为是否存在无穷多的梅森素数的问题。是否存在奇完全数则是数论中的另一著名问题,至今尚未获解决。已有的成果如下:18世纪,欧拉曾证明,如果存在奇完全数n,则n的分解式为
其中p,q1,q2,…,qt是不同的素数,a≡p≡1(mod4)。1888年,西尔维斯特证明了t≥4,他还指出了t=4不可能。1970年,W.麦克丹尼尔证明了上述分解式中的2βj+1≡0(mod 3)(j=1,2,…,t)。1973年,P.哈吉斯证明了如果n是奇完全数,那么n>1050。1980年,他进一步证明了如果存在奇完全数n,则n至少有8个不同的素因子。
1946年,E.利翁纳将因数之积等于该数本身平方的数称为第二类完全数,例如82=1·2·4·8,272=1·3·9·27,所以8和27都是第二类完全数。若p,p′为不同的素数,则p3和pp′显然都是第二类完全数。
经研究,完全数有这样一些性质:
(1)完全数可以分解为一些连续自然数之和的形式。如
(2)完全数可以表示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方幂之和的形式。如
(3)除6以外的完全数可以表示为连续奇数的三次方之和的形式。如
(4)完全数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为2。
对6有
对28有
对496有
(5)任何完全数的末位数字必然是6或8,人们还猜测,凡以8为末位数的完全数其末两位一定是28。
(6)从第2个完全数28开始,所有的完全数除以9时,都余1。
欧拉最先证明了欧几里得判定定理的逆定理,即所有的完全数都表现为
的形式,其中p和2p-1是素数。
于是按此形式可以用素数p来试算。由此还立即可得出,对于性质(2),其加项从2p-1到22p-2为止;对于性质(3),其加项共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