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百科

四川省

2022-10-17

简介

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的长江上游,东经97°22′至110°10′,北纬26°03′至34°20′。四周与陕西、甘肃、青海、西藏、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区接壤。全省地形大致划分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两部分。四川盆地多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又称“红色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外流盆地。盆地四周有著名的邛崃山、龙门山、岷山、大巴山、巫山、大娄山、大凉山等。盆地东部为方山丘陵,西北部为成都平原。川西高原属青藏高原一部分,山高谷深,地势崎岖。从东向西排列着夹金山、大雪山、沙鲁里山、雀儿山等横断山脉。贡嘎山海拔7 556米,为全省最高峰。有长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等主要河流。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等特点。西部则为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气温低而日照强烈。南部高山峡谷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春秋时期,四川为“巴”、“蜀”地。战国时期设蜀郡和巴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置川峡路,后分置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总称四川路。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式建置四川行省。明代为四川布政使司,清设四川省。现辖成都、重庆、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锦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11省辖市,万县、涪陵、黔江、宜宾、南充、达县、雅安7地区及阿坎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12县级市,160县,8自治县,1工农区。省会成都市。面积56.7万平方公里。人口10 721万。有汉、彝、藏、苗、羌、回、土家、布依、纳西等民族。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一般为一年二熟或三熟耕作制。粮食作物以稻米为主,其次为小麦、玉米、红薯、豆类,其中稻米产量居全国首位;川西高原以种植青稞为主。成都平原有都江堰灌溉之利,水田广布,单产较高而稳定,是全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甘蔗为主,油菜籽产量居全国第一,甘蔗生产在全国亦占重要地位,还产蚕丝、桐油、苎麻、樟脑、生漆、白蜡、茶叶、毛竹以及五味子、川芎、当归、虫草、川连、贝母等多种药材及广柑、红桔等亚热带水果,其中桐油、白蜡、生漆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西部山区原始森林面积较广,是我国南方各省中森林资源丰富的省区,针阔树种较多。并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矿物资源储量丰富,种类繁多,有铁、煤、天然气、石油、井盐、金、铜、锰、铅、锌、镍、汞、石棉、云母、水晶、芒硝、磷、滑石等重要矿藏,抗日战争时期为大后方,重要工业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四十年来,已发展成我国西南工业最发达的省区,有多种工业部门和新建的重要工业基地。如冶金、煤炭、石油、机械、电力、化工、纺织、丝绸、木材、食品、制糖等工业均很发达。钢铁工业以重庆为老基地,攀枝花钢铁公司是新建的全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之一。近四十年来,交通有很大改观。先后修建了宝成、成渝电气化铁路和川黔、成昆、襄渝、内宜等铁路干线,筑成著名的川藏、成阿等公路。水运发达,长江为水运总干线。已形成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公路网,基本上各县都通汽车。航空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可达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沈阳、西安等地。高原、盆地间山区、自然环境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现设有卧龙、王朗、铁布、唐家河、大池沟、喇叭河、白河、九寨沟等多处自然保护区。峨眉山耸立于盆地西南边缘,山势巍峨,层峦迭翠,向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盆地西北的青城山为道教名山,有“青城天下幽”之誉。此外还有长江三峡、剑门关、都江堰、大足石刻、乐山大佛、武侯祠、杜甫草堂、李白故居等名胜古迹。

拓展资料

四川省人口  四川省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