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百科

右拾遗

2022-10-02

英文

简介

唐代谏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置补阙、拾遗二官,负责对皇帝进行规谏,并举荐人员。各分左、右各二人,从八品上。左隶门下省,右属中书省。掌供奉规谏,扈从乘舆。唐代宣政殿前有两廊,各有门,东门为日华门,西门为月华门。日华门东边为门下省,在廊的左边;月华门西边为中书省,在廊的右边。因此,门下省又称左省,中书省又称右省。两省官员用左或右加衔的,分别隶属两省。故属于门下省者,称左补阙、左拾遗;属于中书省者,称右补阙、右拾遗。二者职掌相同。左右拾遗补阙合称“遗补”。宋初沿唐制,但为寄禄官,仅用以表示地位、待遇。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改为左右正言。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得实授。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增置左右拾遗各一员,不久废。后随设随罢。辽金时,为谏院属官,位在左右补阙之下,职掌同前代。明建文(1399~1402)中,改通政司为寺,增设左右拾遗为寺丞。成祖(1403~1424)时复旧制,遂罢之。

拓展资料

《拾遗记》  《拾遗记序》  《西湖拾遗》  《陈拾遗集》  《拾遗和歌集》  拾遗水电站  《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  《汉隶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