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twins theory
简介
用双生子犯罪情况比较,从而解释犯罪行为与遗传关系的观点。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双生子可分为两种:①异卵双生子,即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双生子,他们在遗传关系上与一般的同胞兄弟姐妹相同;②同卵双生子,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双生子,他们双方具有相同的遗传素质,因此,如果遗传与犯罪有关系,那么同卵双生子双方犯罪的一致率就应当比异卵双生子高。根据这种假设,许多国家的研究者对双生子与犯罪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是德国精神病学者朗格(Johannes Lange 1891~1938),他在1929年发表《命运的犯罪》一书中,着重写了他研究30对同一性别(男性)的双生子,发现在13对同卵双生子中,有10对在犯罪(犯罪种类、犯罪次数、犯罪形式、刑罚执行情况等)方面是一致的,而17对异卵双生子中,有2对在犯罪方面是一致的。这一研究成果的发表,引起各国学者的极大兴趣,他们也纷纷从事双生子犯罪的研究,重要的有荷兰的莱格罗斯;美国的罗萨诺夫、汉迪和普莱塞特;德国的克兰茨和施通普夫;芬兰的博格斯特罗姆和蒂尔纳雷;日本的吉益修夫;丹麦的克里斯琴森;挪威的达尔加德和克里莱恩等。
来自德国、荷兰、英国、芬兰、美国和日本的数据表明,同卵双生子犯罪行为一致率比例高达60%至70%之间,荷兰的莱格罗斯同卵双生子犯罪行为一致率比例高达100%,而异卵双生子犯罪行为一致率比例最高的为53.5%,最低的为0。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遗传假设。当然,来自丹麦、挪威的数据表明,同卵双生子犯罪行为一致率比例最高的仅为33.3%,最低的为22.4%。然而,对这种双生子理论,在西方犯罪学者中持不同观点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大名鼎鼎的曼海姆认为:他们所取的样本是从精神病院取来的。因此,造成犯罪的原因可能是精神病和遗传因素。也有的学者指出,同卵双生子犯罪行为之所以一致,可能是由于“相同环境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同一家庭环境中后天形成的,“这根本与遗传无关”。并且,还认为如果遗传是犯罪的原因,那么在同卵双生子中“就不会一个是罪犯,而另一个则不是”等等,还在争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