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lun Power Plant
简介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镇, 厂区紧靠杭州湾口外金塘水道之南岸。全厂总装机容量为五台600 MW机组,是目前中国大容量的燃煤火力发电厂之一。电厂全景参见彩图插页第3页6图。
建设简史 本厂一期及二期工程均为世界银行贷款,一期工程建设二台600 MW机组。1号机组于1988年4月开工,1991年4月并网发电。2号机组于1990年10月动工,1994年10月投入运行,二期工程于1996年6月8日开工,3号机组已于1998年12月24日并网发电,以后每隔7个月投产一台,到2000年8月,5号机组将投入商业运行。
一期工程总投资28.26亿元,二期工程批准概算的动态投资为122.2亿元。
厂址条件 厂址地形平坦,从地表至-19.0~-40.0 m为第四系全新统淤泥质黏土。土质条件很差,厂区构筑物均需地基处理。
电厂燃用晋北烟煤,经海运至电厂。一期及二期工程已分别建成两个5万t级卸煤码头泊位和一个3000t大件码头兼卸油码头。
总平面布置 按五台600 MW机组进行总体规划,厂区所占岸线控制在1km范围内,主厂房纵向轴线垂直海堤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电厂水源 凝汽器循环水、工业冷却水及冲灰水采用海水,设岸边水泵房直接取自金塘水道。锅炉补给水及生活用水等采用淡水,其水源取自新路岙水库和岩太水系,并在距电厂2.5km处建有千亩岙水库作电厂专用的淡水调蓄水库。
电厂灰场 一期工程在厂区北侧海涂上建成了近期灰场,堆灰库容为640万m3。该灰场从二期工程开始作为全厂的堆渣场和事故灰场。永久灰场(泥螺山灰场)建在北距厂区28km的海涂上,库容可达5000万m3以上,分期建设。干灰以高浓度水力输送至泥螺山灰场,也可以干灰方式卸入密封罐车,或装袋综合利用。
电厂接入系统 以500 kV电压接入系统,并设一台500 MVA联变降压至220 kV。一、二期工程共有3回500 kV出线。200 kV出线现已有两回,最终为五回。500 kV及220 kV配电装置均采用户内式GIS。
北仑发电厂总平面布置图
1—汽机房;2—锅炉间;3—烟囱;4—储煤场;5—净水设施;6—化学水处理设施;7—废水处理设施;8—配电设施;9—循环水泵房;10—循环水进水管;11—循环水排水口;12—生产办公楼;13—辅助生产设施;14—油库;15—渣场
技术特点 主设备的供货厂商及设备概况见表1。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煤机直吹系统,每台炉配六台磨。1、2号机组各设一座240 m烟囱。二期三台锅炉合用一座组合式烟囱,内置三个内径6500 mm钢内筒,高度也是240 m。
给水系统采用2×50%容量的汽动给水泵和一台30%容量的电动调速泵。旁路系统采用容量为50%BMCR的高、低压二级串联系统。
输煤系统,电厂的两个5万t级卸煤码头泊位设计年卸煤量可达1200万t,除满足5×600 MW机组的燃煤量外,还有部分余量可中转至镇海电厂。码头配备四台1500~1800 t/h抓斗式卸船机和一台1600 t/h装船机。
自动化水平 1、2号机组分散控制系统采用美国CE公司的MOD-300系统,二期三台机组选用美国BAILEY公司的INFI-90系统。
辅助系统如凝结水精除盐、化学水处理、废水处理、输煤及出灰等均采用可编程控器,以CRT和键盘进行监视和控制。
环境保护 大气环境的防治、水体的保护、灰渣的治理、噪声的防治等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使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1号机组在1995年1月、2号机组于1995年5月进行环境监测测试。测定结果表明:北仑电厂及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微粒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大气质量二级标准; 总平均浓度,SO2: 0.007 mg/m3,NOx: 0.020 mg/m3,TSP: 0.050mg/m3,分别占二级标准的4.7%,20.0%和16.7%,对废水处理系统、灰渣处理系统、噪声污染也同样进行了严格的监测,也均达到国家标准。
生产实绩 一期二台机组运行情况及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
表1 主设备的供货厂商及设备概况
机组 | 供货厂商 | 机 组 概 况 |
1号机 | 日本东芝 | 单轴冲动式、四缸四排汽、双背压凝汽器、八级回热系统。额定功率600MW,VWO+5%OP 出力为656.619 MW,额定工况热耗7877 kJ/(kW·h) |
1号炉 | 美国CE | 强制循环、四角摆动喷嘴切向燃烧、一次再热、亚临界汽包炉。BMCR出力为2007 t/h,额 定工况效率为92.8%(LHV) |
2号机 | 法国阿尔 斯通 |
单轴冲动式、四缸四排汽、双背压凝汽器、八级回热系统。低压缸末级叶片长1072.5mm,额 定功率600 MW,VWO+5%OP出力为661.03MW,额定工况热耗7790 kJ/(kW·h) |
2号炉 | 加拿大 B&W |
自然循环式/前后墙对冲燃烧,一次再热亚临界汽包炉,BMCR出力为2021 t/h,额定工况效 率为93.48%(LHV) |
3、4、5 号机 |
日本东芝 | 同1号机,但低压缸末级叶片长度采用1072.5mm(1号机为850.5mm),额定工况热耗7773 kJ/(kW·h) |
3、4、5 号炉 |
日本IHI | 自然循环式/前后墙对冲燃烧,一次再热亚临界汽包炉,BMCR出力为2045.27t/h,额定工 况效率为94%(LH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