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百科

勘探类型

2022-10-09

exploration type

简介

根据影响煤田地质勘探难易程度的主要地质因素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的不同,结合煤田的成因特征和以往的煤田地质勘探经验,对矿区(或井田)进行的一种分类。勘探类型集中反映了不同勘探地质条件下煤田地质勘探方法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对煤田勘探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经验的总结。划分勘探类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地质规律,指导煤田地质勘探实践,选择正确的勘探方法,确定合理的勘探网密度,合理选择各种勘探手段,合理部署勘探工程,经济地查明地质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获得各级煤炭储量,为煤矿设计和生产建设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
 分类指标与分类方案 影响勘探类型划分的因素很多,如矿区(或井田)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掩盖程度,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地貌条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勘探难易程度,开拓方式以及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等。其中,最主要地质因素是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这两个指标。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 中对勘探类型采用了单项因素相对分类法,按照矿区(或井田)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类(或四类),按照煤层的稳定程度划分为三型 (或四型)。
 构造类别 根据地质构造的形态、断层和褶曲的发育情况以及火成岩的影响程度,矿区(或井田)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造和极复杂构造四类。
 简单构造 含煤岩系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火成岩的影响。主要包括①产状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②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③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
 中等构造 含煤岩系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火成岩的一定影响。主要包括①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②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或倒转;③急倾斜或倒转的单斜、向斜或背斜,或为形态简单的褶皱,伴有稀少断层。
 复杂构造 含煤岩系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火成岩的严重影响。主要包括①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②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③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极复杂构造 含煤岩系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火成岩的严重破坏。主要包括①紧密褶皱、断层密集;②形态复杂特殊的褶皱,断层发育;③断层发育,受火成岩的严重破坏。
 煤层型别 根据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和煤层的可采性,矿区(或井田)的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和极不稳定煤层四型。
 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全区可采或基本全区可采。
 较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变化不大。
 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主要包括①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②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线不规则;③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或为无法进行分层对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的复煤层。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规定了对不同构造类别和不同煤层型别探测各级煤炭储量相应的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表1、表2)。
 

表1 构造类别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表

tr valign=”top”>

构造复杂程度 可能满足各级储量对构造控制
要求的基本线距 (m)
A B C
第一类 简单 750~1000 1500~2000 3000~4000
第二类 中等 375~500 750~1000 1500~2000
第三类 复杂   250~375 250~500

拓展资料